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总有相和 (第2/2页)
觉得脸上挂不住。一直以来沮授委身于他帐下,足够本分出谋划策,他也打心底里觉得沮授是自己的部下了……可是这次,燕北觉得自己脸上发烫。 燕北舔了舔嘴唇,脸上表情尴尬,眼神飘忽片刻才咬着牙沉沉地点了点头,转身对怒目圆睁的沮授一揖到底,起身小声说道:“沮君教训的是……燕某一直以能与沮君为伍而感到荣耀,就是因为沮君能引燕某成为您那样品格高尚的人啊!不杀了,不杀了!” 这个时候其实燕北是有些害怕的,他怕沮授会因此小事离他而去。杀谁不杀谁,甚至于一城一地之事,在现在的燕北看来全都是区区小事! 只有这些愿意在他身边帮助他的人啊,才是头等大事。有这些人在,他想抢占汉朝一郡,那就是轻而易举!就好像去年他们在烧着篝火的鲜卑营帐里定下今年进入辽东的计策,有人为他谋划、有人为他杀人,按部就班地便达到了他的目的。 可若这些人要离他而去了……那一定就是他错了! 与沮授相比,一些辽东下县无关痛痒的小小长吏,杀与不杀又有什么关系呢? 燕北不在乎! 燕北猛地放低身段如此容易就听进去沮授的斥责,甚至最后那举‘不杀了’都有些赔笑的意思,让窝了一肚子话的沮授愣在当场,让他不禁去想自己刚才的话是不是有些言重了。 “将军,今日之事是在下唐突了,实在是您若杀了汶县长吏,将来辽东各县必人心惶惶,而豪强大族分盘错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利于将来……” 眼见沮授神情变得柔和,燕北连忙顺杆就爬,摆手说道:“沮君不必再多说了,今后燕某也还需要沮君似今日这般劝我于悬崖勒马……就这样吧,沮君且坐镇青石桥,燕某率部去一趟汶县,击败孟益之余,再与县中长吏谈一谈,如沮君所言,他们也是别无他选吧。” 沮授眉宇一轻,难得展颜鼓掌而笑,“将军此举大善!” 燕北满面愉悦,颇有几分骄傲之色地挥了挥手臂,这才与沮授把着手臂走出营帐,举目一望,脸上笑意更浓。 方才入帐前沮授不想让燕北对汶县官吏多行杀戮之事,因而让高览散去兵马。而此时此刻,营寨中一眼望不到边的军士整齐列阵,中军帐前高览靠着斜插在地的丈五铁矛,矛柄拴着两根缰绳,见燕北出来,解开缰绳牵马走至面前拱手问道:“将军,还去新昌么?” 这话听着,多舒心! 尽管他不会因为沮授劝他息兵自作主张地让高览散去兵马而怪罪谁,或者说就算高览真的散去兵马都没有关系。但高览现在站在这里,甲胄都穿戴整齐了问他,还去不去新昌。 这对他而言,就说明了尊敬。 燕北轻轻招手,自有骁牙军中亲随转身进入中军帐取铠甲来。燕北转头对沮授拱了拱手算是道别,接着面向兵马张开双臂直挺挺地站着,昂头说道:“取我大纛依仗,着甲!” 话音一落,三名亲随便将铠甲披在身上,侍奉着将铁靴臂铠穿好,旋即亲卫陈仲恭敬地拜倒在地,双手托起兜鍪奉上。 自高览手中接过缰绳,燕北翻身上马戴上兜鍪,挥手说道:“启程,前往新昌!” 三千兵马浩浩荡荡地走出大营,顺着曲曲折折的官道带起偌大的烟尘渐行渐远……沮授立在营寨辕门,侧身长眺,带着些许笑意目送军阵远行。 有时想想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当年万户大县尊长今日被夹裹着成了叛军,偏偏自己现在有几分乐得如此了。甚至他觉得,即便最终无法投诚汉家,都显得不是那么可怕了。 世间道路千百种,千万人总有相和者。 或许燕北就是冥冥中的相和者……当初跟随大军北上,为的不就是想看一看燕北这叛军头目的气度吗?时至今日,证明了他沮公与没有看错人。燕北哪怕有千万不好,他的这种气度在千万人中再难找出一个! 三言两语便可劝阻一个如燕北般桀骜不驯者,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沮授将目光望向襄平,再过些日子等燕北回来了,或许应该把他带到家里,让流离失所的妻儿见一见他。 拍了拍沾在下摆上的浮土,沮授紧了紧披着的大氅,对督造营寨的军士们打了个招呼,向着自己的营帐走去……督促辽东北部百姓春种的书简还没有写完,这件事不能拖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