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郭图来访 (第1/2页)
黎阳,这是燕北南进中原的前线兵站,也是中原逃难百姓的安乐窝。。 自从黎阳营被度辽将军麾下的偏将军麹义调走,黎阳虽然没有营兵,但百姓的安全非但没有更坏,反而更好了。 此处距邺城不远,又南依大河,是不可多得的前线重镇。 这个重镇,无论对韩馥还是燕北都是一样。 只不过再回到这个地方,燕北的脸上却没有几分胜兵还乡的喜悦,反倒满是凝重。 “将军,这是属下募得间谍在渤海郡这些日子以来的见闻。”孙轻如约而至,带回渤海郡的情况,命随从奉上书简抱拳道:“渤海郡近日兵马调度频繁,太守袁绍在这些日子大肆招兵买马,募到青壮数千之众,而南皮城更是紧锁城关,不许士卒进出……郡中有风声传出,袁本初要向魏郡兴兵。” “韩馥是个傻子吗?就放任着袁绍招募壮勇无所作为?” 燕北颇感烦躁,实际上他也知晓韩馥的苦衷。袁绍就像掉到灰里的豆腐,吹不得打不得。他身负名传天下的声望此时倒成了他最好的保护,他不对别人发动进攻,天底下没人敢率先打他。 这年头做什么都讲究个师出有名,就连讨伐董卓都要先写上一份檄文,又在酸枣装神‘弄’鬼地念一份誓词,等这消息传出去了关东诸侯才敢向西兴兵便说明一切了。 燕北真是想找个死士‘摸’到袁绍身边一刀把他捅死,这天下就算太平了! 可偏偏,又怕走漏风声,使世人见怪。 若说起来,就像韩馥那些士人们肯定非常怕声望受损,可其实天底下最爱惜羽‘毛’的恐怕非燕北莫属了。 他现在的声望来之不易啊! 凭什么白‘波’贼让他一煽动就发兵策应,又凭什么他能与关东诸侯平起平坐?凭的就是他现有的声望。 本身燕北这个名字就很容易被天下人与野心之徒联系到一起,出力讨董别无所求地发兵中原,甚至在别人都不进取的时候孤身向西再结讨董联盟,为的是什么? 为的还不就是这点儿声望! 若非顾忌这些,燕北早就派人偷偷刺死袁绍了。 这家伙偷偷‘摸’‘摸’在后头发展的太快! 本来只有声望的袁本初,借此次讨董赚的声望不说,还在渤海又募了数千之众,恐怕当下手中兵卒近万,顷刻间便成了韩馥在冀州的庞大威胁。 “将军,韩文节恐怕不可相信了。”孙轻出乎意料地说出这句这么有见底的话让燕北大感惊奇,问道:“为何这么说啊?” 韩馥对燕北来说本来就是不可相信的,他们可以作为盟友,燕北也可以依靠兵势找他索取粮草,这些事情所有人都知晓是怎么回事。燕北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韩馥就是燕北的自己人了。 正如燕北的自己人永远呆在麾下一般,韩馥的自己人也肯定永远是他州府里的那一班子幕僚。 他们两个诸侯才不可能是自己人! “属下昨日才从邺城回来,袁绍有个幕僚。”孙轻瞧瞧看了一眼营地内正握着书卷走向偏帐的荀悦小声道:“袁绍麾下名叫荀谌的幕僚,这些日子一直在韩使君的邺城做客。” 燕北缓缓点头,他知道荀氏子孙都以分散各路诸侯投靠自己信任的君主,这没什么奇怪的。不过荀谌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在韩馥的邺城就有些奇怪了。 很可能袁绍的招兵买马,韩馥还被‘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呢! “本来还打算去邺城做客呢,不去了!”燕北夸奖了孙轻几句,挥手让孙轻下去,转过头时脸‘色’才‘阴’沉地可怕,自言自语道:“不行,冀州不能呆了,都是我得赶快离开这儿。” 燕北现在是一刻都不想在冀州待下去,肠子里弯绕太多的袁本初,‘性’子怪异的韩文节,在这俩人控制下的土地上实在太让人感觉不安了。 可在黎阳这个地方,他还必须要待上一段时间。 他手底下有个黎阳营,眼下中原的局势,这支兵马铁定不能再留在黎阳了,必须全部带走。 否则往后局势一变,谁知道这营兵是谁的? 带走,统统带走! “阿晋,你去告诉赵威孙,让他快一些。三日之内把营中士卒的亲眷宗族,全部带回辽东。”姜晋在帐‘门’口看见燕北‘阴’沉个脸正要发问,闻言应诺道:“诺!” “最迟三日,必须全部撤走!” 进到帐中,燕北才觉得心里稍稍舒服,这一年多一直睡在这座军帐里,尽管脚下的土地一直在变,但帐中的陈设却始终未变,带给燕北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感。 似乎一进到这座中军帐,心里的烦闷便不见了。 随着燕北命姜晋传出的这一声口信,整个黎阳都变得兵荒马‘乱’。 麹义部下的黎阳营足有三千军卒,这些军卒的亲眷加在一起何止万人,随着这声军令也只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