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崇祯简介---为了上榜 (第3/6页)
紫禁城地图,背诵讲课内容等。太子不耐烦地说:你们以为假就假,我原本不打算与皇伯(按:指弘光帝)争夺帝位。 三月初八,第二次会审。官员们指证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太子说:你们不承认也就罢了,何必为我更改姓名?又说,是李继周拿了皇伯的手谕来找我,不是我自己要来的。驳得审问官哑口无言。大学士王铎见情况不妙,赶紧下结论:千假万假总是一假,不必再审。 刑部尚书高倬、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匆匆草拟了一份审讯结论,这样写道:据王之明供认,此人十八岁,保定府高阳县人,买一头驴,与仆人出走,受人威胁利诱,假冒皇太子。 都察院随即在大街上张贴布告——“王之明假冒太子”。 如此荒唐的结论一公布,舆论顿时哗然。 江北四总兵之一、靖南侯黄得功首先发难,在奏疏中声称,太子未必假冒,先帝之子就是陛下之子,怎么可以不明不白就关进监狱?大臣中谄媚的人多,敢讲真话的人少,即使明白认识,谁敢出头证实而招来灾祸?他还警告,如果恣意妄为,本镇将带兵赶到南京,处死那些说假话的人。 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容易愚弄,他们对于马士英之流把朝政搞得腐败不堪,早已不满,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马士英以为“假”,舆论愈加以为“真”。 对马士英专擅朝政心怀不满的实力派将领、宁南侯左良玉,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满朝大臣只知逢迎君主,不顾大体。李自成尚且能够善待太子,不敢加害,为何一家人反而视为仇敌?他以此为借口,发兵从武昌沿江而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矛头直指马士英,声称“奉太子密诏”前往解救。 这一下,事态闹得不可收拾。湖广巡抚何腾蛟、九江总督袁继咸,公开声讨马士英。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希望皇帝妥善处理太子事件,平息事态。 正当南明各派势力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清朝军队大举南下,南京危在旦夕。五月十五日半夜,弘光帝在太监、卫兵簇拥下,逃出通济门,前往皖南的太平府避难;马士英也仓皇逃离南京。南明******土崩瓦解,犹如昙花一现。 值得注意的是,五月十五日清朝的豫王多铎率领军队进入南京,向投降的官员询问太子的下落。有人告诉他,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多铎不以为然地说:逃难的人自然改姓换名,如果说“姓朱”,你们早就杀了。有人说太子自己并不承认是王之明,是马士英之流强加的。多铎大笑说:jianian臣,jianian臣! 十天后,朱由崧被捕,押解回南京,多铎问他:先帝遗下太子,从远方逃难而来,你既不让位,又要多方加害于他,这是为什么?朱由崧始终一言不发。在旁边的太子不解地问:皇伯用手谕把我召来,不但不认,还更改我的姓名,施加刑罚,难道是jianian臣干的,你不知道?朱由崧支支吾吾,汗流浃背。 据说,几个月以后,多铎回京,带着太子、朱由崧同行,在北京被清朝当局处死。清朝方面的行动,使得真假太子之谜蒙上了又一层政治色彩,更加难以辨别了。 明清鼎革之际,北京和南京先后出现的太子,究竟哪个是真的,似乎难以判定。明清史权威孟森《明烈皇帝殉国后纪》以为,北京所杀的太子是真的,南京的太子是假的。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当代史学泰斗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赞同吴伟业《鹿樵纪闻》中的观点,以为东林、复社人士故意和马士英唱对台戏,主张王之明就是真太子朱慈烺。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太子朱慈烺下落明了以后,他的弟弟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不知所终,引起了反清复明人士的浓厚兴趣,终于酿成了绵延数十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的最初出现是在顺治八年(1651),有人告发,前明崇祯皇帝的三皇子藏匿于民间。 朱三太子的再次出现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北京有人自称是朱三太子,还建立了政权。 真正引起清朝当局重视的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反清复明”的一念和尚聚众起事,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次年,一念和尚、朱三太子先后被凌迟处死。 孟森以为朱三太子是朱慈照,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因为崇祯十七年时他十岁,到康熙四十六年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垂垂老翁,如何能够和一念和尚四处奔波? 看来,所谓“朱三太子”极可能是民间假托的一个偶像。因为这个“朱三太子”处死以后,又冒出一个“朱三太子”。那是康熙六十年(1721)在台湾起兵造反的朱一贵之子,自称是朱三太子。 所以,雍正皇帝也明白“朱三太子”是这么一回事。他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地jianian徒造反,动辄用朱三太子的名义,如一念和尚、朱一贵。 看来“朱三太子”确实是一个偶像,或者是一个符号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这总是皇太子生死之谜的一个环节,给历史增添了不少扑朔迷离的色彩,更显出它诱人的无穷魅力。 [编辑本段] 崇祯六次罪己诏 崇祯八年(1635)正月,在中原数省范围内流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军突然挥师南下,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精兵八万余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会剿。八月,洪承畴负责督剿西北,卢象升负责督剿东南,剿灭农民暴luan军之战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十月初,崇祯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诏云:“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过,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