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帝国与文明_第42章:明军与白莲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明军与白莲军 (第1/1页)

    天启三年,十月初一,寒衣。

    宜嫁娶、裁衣、祭祀。

    忌开市、出行、栽种。

    山东临沂附近,一支三千余人的明军在凝结着淡淡白霜的荒地中缓缓行军。看的出来这支军队已经走了有一段路了,不少士卒在行进间时不时的将长矛或鸟铳抱在怀中,用嘴巴向手里呵气已保持温暖。

    如果按照标准配置,厚厚的棉衣棉裤加上士卒外罩的棉甲胖袄,内里的衣衫抵御这立冬前的寒冷还是轻而易举的。

    可惜,这理论上厚实保暖,用相当耐用的棉花和布料做的棉衣棉裤却比正常轻了许多。

    要知道,这可不是织造司用更先进轻便的材料代替的棉花。而是每一件棉衣里至少都缺了一半的棉花!而就算是剩下的也大多掺了便宜一倍以上的陈年棉花。

    即便是如此,有棉衣棉裤可穿的士卒已属幸运。

    这三千多人的队伍中就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连一套完好的棉衣棉裤都凑不齐!大多数人身上的棉衣破烂不堪,布丁重重,少部分人甚至还穿着单衣上阵!在这寒衣节已经极冷的天气里冻得瑟瑟发抖。

    “报——!!!”一名骑着一匹枣红色军马,身后背着几支令旗的明军士兵飞快的策马从前方跑了回来,声音响亮。

    到了领军走在大军前头的三名千户面前后,这名骑士熟练的翻身下马,跪地大声汇报道:“启禀三位千户大人!前方发现敌情!”。

    哦?!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三名千户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为首的一名千户率先问道:“对方有多少人?”。

    从这一句问话上便体现出这名千户的军事素养不高。

    若是真正常年打仗的领兵将领,此时第一个问的肯定是对方的位置距离和兵力配置。而人的多少则是放在后面的问题。

    因为在很多时候,最要命的并不是敌人的人数,而是双方之间的距离及对方的兵力配置。

    “回禀大人,对方大致有四五千人。”士兵回答到。

    三名千户再次对视一眼,三人均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出一丝丝喜色……通常来说,仓促造反的一方通常不可能兵甲齐全,训练更是少得可怜。几乎就是一群刚刚扔下……不,也许连锄头还没扔下的泥腿子。

    而明军就算是军备再松弛荒废,一年几次重要的cao练还是有的。加上手里绝对完胜对方的火枪火炮,怎么可能打不过一群数量相当的泥腿子?

    这简直就是一份扔在眼前的军功啊!

    只要吃下这股反贼,就算立刻打道回府也是一份泼天的大功!而且,如今还没听说山东哪里的卫所消灭上千的反贼,这可谓是首功一件!等禀报到了上面,封赏则更加丰厚。

    这些世代担任千户的军官可能打仗经验没有,但这如何报领功劳,官场运作的事情却是学的极好。

    这几乎明白在眼前的功劳自然不能错过。

    三人立刻争先恐后的吼道:“在什么地方?”。

    “追上去消灭这帮反贼!”。

    “全军加快速度!”。

    在一连串稍显混乱的命令下,明军队伍的行军速度猛然提高了不少,长长的队伍朝着前方尚未露头的敌人扑去。宛如一条刚刚从寒冷中复苏的大蛇,朝着猎物游走扑咬过去一般……

    而与此同时,明军前方五里地左右的地方。一群白莲教高层正聚拢在一处商量对策。

    “诸位,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了那明军的夜不收,可见一股明军就在咱们屁股后头!看来咱们攻打临沂城的计划还得先放放了!留着这股明军吊在屁股后头终究不是个事!是打还是先撤……大家说说吧!”说话的是这支白莲军的头领,也是这临沂附近白莲教一支最大的香。

    如今的白莲教中,自上而下的划分很是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粗糙。

    除去因为白莲、青莲、红莲三脉长期天各一方、传承不同所导致的分裂外,就单说这白莲一脉也不全听名义上的教主徐鸿儒的。所以实际上徐鸿儒虽然为名义上的白莲一脉的教主。但实际他所能影响的不过是北方数省的白莲教势力而已。

    在这个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时代,正规而完善的大明帝国尚且有“天高皇帝远”一说。这地下活动,时不时便要被剿灭一番的白莲教自然更加难以控制地方。

    而且,作为一个地下传教组织,需要随机应变,接地气的先天要求就必然导致要产生“枝强干弱”的格局。

    除去特殊职位的五行掌旗使、巡察使等职位不提,就但说这白莲教上下统领。从教主、脉统之后便是各地香主!

    一香便是一地的白莲教几乎全部的力量。各香之间传教区域基本不会互相重叠。所以,一香的强弱就代表着这个地方白莲教的强弱。

    每个香的势力因为传教的效果和财力而相差很大。

    像是南方一些富庶地区的白莲教,一个大香甚至拥有数万乃至十万教徒!如果不是脉统更为强大正宗,单凭人数甚至已经压制了个各脉!

    而一些新分出去的新香,初到一地传教自然成果不丰,家底不厚。寥寥百人乃至数人也都是有的,甚至还不如好的地方的一个大师兄或者师兄一个人传教的人数更多!

    就拿山东临沂这支香来说。

    脉统上自然是传播最广,也最为看重传教于民的白莲一脉。

    上下加起来发展了也少说有上百年时间了,中间虽然也有波折,但大致上还是发展平稳。

    一经起义,这香主陈稻便拉起了五千人的队伍。看似数量不算多,但实际上这陈稻却是不像一些香主那样一经起义立马将不信白莲的村民连杀带裹挟的加入军队。如今,临沂周边近一大半的乡村都在他陈稻控制之下,他也没做那断绝生产,孤注一掷的举动,反而是从教徒村民中择选青壮,组织起了一支相对精锐的白莲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之前在发现了那明军的夜不收在屁股后头刺探时这大军才能没有太过慌乱。

    要是换做其他白莲军,可能此时早就混乱不堪了。那可就真应了那几个明军千户的看法——这帮泥腿子不堪一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