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飞将_第五十二章:汉军飞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汉军飞将 (第1/2页)

    近卫军休整第三天,全部姜人游牧部落头领都聚集而来,在吕布帐下落座之后,一头领对吕布道:“吕公子威武,率三千余面对五倍与己的北匈奴骑军,不但眼中杀伤敌人还能全身而退,公子之飞马帅旗然已威震两湖牧区。”

    另一头领道:“承蒙公子厚爱,为我等姜人塞外游牧民族征战,做到了护姜校尉应做而做不到之事,我等塞外姜人游牧部落愿意以五原马首是瞻,只要公子日后能继续像此等护我塞外姜族,我塞外游牧姜族愿意把赋税上缴五原寻求庇护。”

    一头领点头道:“我塞外姜人游牧部落长期遭受外族欺压和长城关内汉军盘剥,现今得公子出兵为我塞外姜族征战外族,我等头领昨日商讨取得统一意见,愿意脱离护姜校尉治下,归属五原管辖。反正我塞外游牧部落只要在此牧区建立城堡过冬,在寒冬之时不回长城边护姜校尉治下,护姜校尉旗下汉军亦对我等无可奈何。”

    接着道:“再说,我姜人屡屡遭受汉人歧视,唯独吕公子五原治下对我姜人平等相待。据闻迁徙到五原治下长城以外牧区的姜人,得公子相助,在牧区建立星形棱堡,在寒冬来临之际能让牲畜牧民平安渡过,在五原庇护治下安居乐业。我等在此恳请公子排除工匠助我等两湖牧区牧民修建棱堡,能抵御外族侵袭同时还能安度寒冬。原来上缴护姜校尉之赋税我等部落愿意转交五原郡。”

    郭嘉道:“奉先常与我说汉姜两族乃上古黄帝和战神蚩尤子孙后代,都是我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兄弟间相互帮助实属理应。但五原郡距离此地两湖牧区相距甚远,一时间我五原郡亦无能力管辖两湖牧区,加上尔等脱离护姜校尉治下,护姜校尉如果在朝上参我五原一本,那就得不偿失了。”

    头领摆摆手道:“护姜校尉如今对我姜族控制已大不如前,特别是我等塞外游牧部落,只要寒冬来临之时不回酒泉、张掖长城外躲避严寒,护姜校尉根本就管辖不到我等,我等游牧部落在塞外游牧屡受外族侵袭护姜校尉亦从未出兵庇护过。”

    吕布道:“按理说我五原郡现今尚且管辖不到此地两湖牧区,两湖牧区东南面是南匈奴,如果尔等转投我五原治下,那南匈奴朝廷设置的校尉如何看待?我五原郡与此地两湖牧区还隔着南匈奴校尉,现在还不到时候。”

    郭嘉道:“尔等屡屡遭受外族侵袭,心中迫切寻求庇护的心里我等理解,但现今还不到时候,不过尔等可与我五原加强联系,尔等之战马、牛羊、皮草等可与我五原郡贸易,牧区棱堡我五原郡亦可派遣工匠前来帮忙修建,等日后我五原郡有实力兼顾到两湖牧区之时再正式划归我五原治下亦为时未晚。”

    东汉羌族,老是被汉政府抢马匹、抢地盘,还设校尉,稍有反抗汉朝就征用乌桓兵马前来围剿,所以,西凉的羌族老造反啊,地盘被人抢了,牲畜财物被抢了,没法活了,不造反才怪。到东汉末年,就更悲催了,西凉有皇甫嵩等西凉三明,对羌族烧杀抢掠无所不作。如今能得到吕布率军前来相助,还凭借三千余骑兵就能打败北匈奴五倍数量骑军,塞外姜人游牧部落得到如此强兵庇护当然想寻求更牢靠的关系,而不是现今这样吕布纯属友情相助。

    帅帐之内一众头领见吕布不肯收纳,深感惋惜,一头领对吕布道:“吕公子顾忌朝廷乃理所当然,是我等心急了。如今北匈奴被公子屡次打败,我等还请公子率领我两湖姜人骑兵把北匈奴彻底赶离两湖牧区,护得我两湖牧区部落一时安全。”

    头领们纷纷出言,都说愿意抽调自己部落青壮,请吕布代行指挥,跟随吕布驱赶北匈奴部落,尽量把北匈奴在两湖牧区内的牧民驱赶出去。

    北匈奴和汉族本是不死不休之世仇,能率领姜人大军征伐北匈奴吕布当然不会拒绝,同时还能把教导队学员兵分派到姜人骑兵当中担任军官,练习其指挥作战能力,一举多得。随即吕布和郭嘉、贾牧三人与在座姜人游牧部落头领把细节一一商议达成统一,最后姜人抽调牧民骑兵总共两万两千余,加上近卫军如今尚能作战近三千,总共组成两万五千的汉姜联军,准备对北匈奴进行征战驱赶。

    三日后,全军聚集完毕,在吕布近卫军率领下浩浩荡荡的向西进发。留在两湖牧区的北匈奴牧民人口大概十余万,虽然北匈奴民族全民皆兵,男女老幼都能上马作战,但能抽调出来的主力青壮骑兵肯定不足五万,只要不聚集在一起,凭借自己两万五大军可分而击之。

    吕布和郭嘉商量道:“奉孝,汝率领大军继续西进,我率领两千近卫军脱离大军,前出急袭北匈奴部落,引北匈奴骑军分兵追击,然后集中兵力寻机会击溃一部。”

    郭嘉点头道:“分兵是必然,如不分兵匈奴大军倾全力围剿我军,在兵力上我军占据劣势,难以占据优势。奉先率领两千近卫军一人双马来去自如,用奉先之游击战术不断袭扰北匈奴大军,逼其分兵以利于我大军各个击溃。”

    吕布点头道:“我两千近卫军人少,一人双马转移轻便,比之北匈奴大军数量庞大,北匈奴如想追击我军,必须以小股骑军追击,如此我军则可一小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