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8节 江湖儿女日见少(2)天才的刘老大 (第1/2页)
荀彧和两位袁家老爷子一听,都大喜过望,没想到还没等自己进言,宇宙大帝自己就想到了。荀彧当然是马上就顺水推舟的应承下来。 主管外事的大鸿胪卿袁隗趁机说道:“黑岛仁、龟田裕仁,你们要好生协助车骑将军,如果立有功劳,朝廷还会有封赏的。” 两位袁家老爷子之所以这么卖力,除了是帮助女婿之外,还有个最大理由。陈举向袁家的老爷子们承诺:只要能顺利开发倭岛的金银矿,袁家能够在新的金银币发行时,占有一成利润。可别小看这一成利润,要知道,历代发行货币都是肥得不能再肥的差使,尤其是在政府使用制式货币取代贵金属的称量货币时,其利润之高,简直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这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贵金属制式货币,其面额都是高于相同重量贵金属的价值。而且这里面还有个纯度问题,制式货币比如金币的纯度最多不会超过95%,其实不管金银铜币都只能是合金,纯度太高的话,反而就不能保持货币必要的硬度了。可它们通常在兑换时,却要按当时的最高纯度,即98~99%甚至100%的同种金属进行计算。这么一进一出下来,利润就相当恐怖了。 而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帝国里面,货币地流通量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又是超级大国。货币不仅仅在国内流通,在周边地区也是权威货币,其通用性就和现在的美刀差不多。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周边小屁国连自己的货币都懒得造,干脆直接把中国的钱拿来作为本国货币流通。当然这里面除了投入成本较高之外,也有技术上地问题,英文很多国家都没有掌握铸币的技术。不用奇怪。别看铸币这活计简单,现在连乡村工厂都能搞定。可在古代那绝对是属于最先进地技术之一,只有一些大国才掌握了这门技术。比如日本,一直到战国中期,才能制造合格的钱币,之前全是用中国的货币。 由于中国本土的铜产量有限,而货币需要量太大,在几个经济繁华的时期。还经常闹“钱荒”,北宋每年铸钱上百亿,可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中国限制货币出口的时候,这些国家甚至还指使本国商人利用走私夹带,从中国偷运货币回国。由此可见中国的货币用量之大,即使只有一成利润,也是非常非常可观地数字,不由得袁家的老爷子们不卖力支持。 ※※※※※※※※※※※※※※※※※※※※※※※※※※※※ 此次朝廷进行的币制改革。事情起因是曹cao的一封奏折,阿瞒同学在奏折中说到:由于目前交州的转口贸易和海外贸易的数量,比起以前增加了二十倍以上,货币的用量也水涨船高,可当时的法定货币只有黄金和铜钱两种,另外还有布帛绸缎作为辅助货币。这就显得很不方便。 由于“金太贵不便小用,铜钱贱而不便大用,丝帛易损毁不便流通”,阿瞒这厮就想了个歪点子,他建议朝廷铸造两种新地大额货币用以满足市场需要,一种半金半铜的大号货币“一当千钱”,一种是银锡合金的“一当百钱”。要知道,曹cao这家伙知识渊博,鬼主意一向不少。在袁绍当西河太守的时候,由于天灾缺粮。四处告急。陈举提供了葛藤之类超级作物,虽然有些私心。但总算也是援助,可阿瞒这厮却不一样,他居然建议袁绍种稗子应急。当然,稗子虽然是害草,但也是稻科植物,一样能当粮食的。而且稗子生长快,适应力极强,不需肥料就能长得很好。只不过除了曹cao这家伙,恐怕没几个人会想到用这种害草充作粮食的办法。 老实说,曹cao这“当千钱”地办法也不是独创,这是借鉴了王莽和汉武帝的办法。这种办法用来应急倒是可以的,但如果真的实行起来,时间一长绝对会出乱子。无论是王莽的“一刀平五千”、“大钱”等等几十种货币,还是汉武帝的“白金三品”、“白鹿币”,还不都是没用几年,就扑街到渣了。 但咱们刘老大是经济天才啊,而且又玩了几年后世的“经营模拟游戏”,接受了很多后世的先进经济理论,更是水平大进。还真别说,这刘老大当皇帝是个小白,可对经济学方面的能力可真是没得说,简直是点头知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他就kao着陈举时不时地指点和玩那些经营游戏,就这么不知不觉之中,冷不丁地就成了一位经济学大家。 所以,当刘老大一接到这个奏章,就看出问题了,他立即就在这个基础上,搞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币制改革方案出来。这次币制改革地种种计划和执行方法,居然绝大部分都是咱们刘老大自己的创意。当陈举接到刘老大发来的关于计划书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完全就是专业人士的作品啊。刘老大的计划极其详细,从货币到建立银行制度一应俱全,而且极具cao作性,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决不是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比起后世的那些砖家、叫兽,不知高明了多少。别说陈举这个经济学外行看得傻眼,就连他手下那些专业人士,都看到瞠目结舌。 对于刘老大这个成果,连陈举这个始作俑者都惊掉了下巴,实在是不知说什么好,只得仰天长叹:这还有没有天理啊?玩游戏都能玩出个经济家学,真是○○那个xx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