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安身立命之地 (第1/1页)
洪济城落入吐蕃之手,双方互无损伤,而瓜州城外的吐蕃小王连庄也适时撤军,陇右之危顺势瓦解。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长安方向传来消息,韦坚与皇甫惟明的案子,虽然李林甫没有取得任何证据,但是皇帝仍然怀疑两人有谋逆之心,遂以干进不已之罪,贬韦坚为缙云太守,以离间君臣之罪,贬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并且抄没家产,并下诏要求百官引以为鉴。 缙云与播川都处于偏远的地方,山高皇帝远,基本上判了两人政治生涯的死刑,作为李适之的重要盟友,左膀右臂,韦坚与皇甫惟明的下台,直接削弱了李适之在朝廷的重要力量,李跃明白按照历史的演变接下来事情还会更糟,李林甫打击异己的手段永远不会停止,父亲对官场彻底灰心然后主动要求罢去左相之位。 然而京城的动荡给李跃带来了危机,与此同时却也伴随着机遇,李跃需要合理的运筹帷幄,需要分析当前的局势,为自己的保身立命提供合适的环境,因此,就在吐蕃大军从陇右撤出之时,李跃就秘密命令马遂与陈烈时常带人去sao扰吐蕃边境,与其说是sao扰,倒不如说是吓唬他们,几百人来去如风,有机会就趁机杀人取物,没有机会就在外面摆出要进攻的架势,然后等到吐蕃求险增援到来之时,发现唐军已经无影无踪。 这一招类似于游击战的战术,弄的吐蕃边境疲于奔命,但是一旦有机会,又会损失惨重,以至于吐蕃在靠近陇右边境的几个据点都不得不派去重兵把守,吐蕃的重兵陈列在陇右的边上,这一情况传到长安,李隆基自然以为吐蕃对陇右的觊觎之心未消,李跃的陇右节度使之职才算是渐渐坐稳。 天宝三载七月份,李隆基特地下诏从此该称年为载,京城俨然成为李林甫一家独大,李适之身边还有两位得力助手韩朝宗以及礼部尚书裴宽,但是失去了韦坚与皇甫惟明的内外协助,李适之已经明白自己无力回天,渐渐淡出与李林甫争权的斗争中,逐渐消沉下去,勉力做自己份内的事情。 而陇右,尽管李跃也受到了父亲皇甫惟明与韦坚案的余波,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李跃的笑话,但是李跃硬生生在逆境之中涅槃而起,坐稳了节度使之职,二十八岁的年纪就成为统辖一方的唐军大将,手握七万雄兵,白虎营的威名天下皆知,如今水涨船高,整个陇右都听从李跃的调遣,李跃要打造一支雄兵,因为再过一个年头,距离安史之乱只剩下整整十年,乱世一旦发生,天下苍生受难,除了手中的兵马可以安身立命,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独自坐在凉亭内,楚莲香一袭红色,弹奏着古琴,一人独奏,只为一人而奏,细看之下,会发现楚莲香的小肚子微微隆起。楚莲香怀孕了,李跃在闲下来的时候尽量抽时间单独陪她。一壶小酒,两碟小菜,两人相对而坐,只不过李跃的思绪明显飞到了九霄云外。 曾几何时,一直为长安李林甫的暗地里的危机而担忧,历史表明李林甫不仅将父亲推到了悬崖边上,自己全家都会蒙难,但是真正担忧的事情提前发生之后,李跃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从中也得到了利益,得到了一个可以悉心经营的地盘,成为了军镇节度使,全天下十大节度使,陇右排第二,而第一节度正是安禄山的范阳节度,管辖整个东北,只不过正如眼前的局势发展一般,安禄山步步高升,在李隆基的宠信下,东北,中原,乃至河东都将成为安禄山的地盘。 李跃猜不透李隆基对安禄山超越界限的重新,毫无防备的赐予是什么缘故,但是这就是封建君主制度,天子英明则天下百姓受福,天子昏庸则整个江山都会跟着被玩完,李跃已经打定了心思,长安这滩浑水只等待父亲彻底灰心丧气之时,就让他辞去官职,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届时无论是东宫太子,还是李林甫的权势狡诈,长安城内这些无谓的官场斗争李跃都不会再干预,无论他们此时多么显赫得意,等到乱世来临,一切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曲毕,李跃才缓缓回过神来,走到楚莲香身边,温柔的握着她的手,在小肚子上轻微地触摸,这种夫妻间久违的幸福感令楚莲香很满足,等待婴儿出生,相夫教子,美满的家庭,不觉间楚莲香的嘴角荡漾起来,完成一个细小的弧度,笑靥如花。 松开手,李跃将古琴搬到自己的腿上,然后当着楚莲香的面弹起来,褪去了盔甲,下了马,回到家,李跃又变回那个谦谦公子,看起来温润如玉,只不过此刻两人都沉浸在楚莲香腹中的孩子到来的喜悦之中。曾经对另一个女子许过的诺言,在优美的琴身中悄悄化解,成为了过眼烟云。 温馨的气氛总是短暂的,等李跃弹完一曲,余音未消之际,就发现郭焕已经早早地在远处观望等候,他过来已经有一会了,不过看到李跃夫妻间的幸福场景,不想打破这种气氛,扰了他们的雅兴。 “夫君,你去忙吧,我也感到困了,回房休息一下。” 很快就有两个丫鬟跑过来服侍楚莲香离开,经过之时,楚莲香向郭焕微微欠身,而郭焕急忙抱拳行礼。 花园内只剩下与郭焕与李跃两人,李跃请他一起坐在亭子内,两盏就被,一壶清酒,很久都没有这样悠闲地享受这种生活了,李跃问道:“从中原迁来的百姓的事情安顿好了吗?” 郭焕抿了一口酒,答道:“我前来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由于关中大旱,而陇右的均田政策深入人心,所以掀起了一股中原百姓拖家带口迁来的热潮,正因为流民太多,我才会为此发愁,凉州、廓州、鄯州已经暴增了五万的人口,虽然他们自行开地,但是只能等到明年才会有收成,眼前粮食不够该怎么解决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李跃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微微动容,不过他没有慌张,问道:“有没有提议让百姓往吐谷浑迁移,那里地广人稀,水草丰沃,也许比凉州等地更好生存。” 似乎早有所料,郭焕顺口答道:“吐谷浑适合养牧,但是中原百姓习惯于种田养桑况且牛羊很珍贵,大多百姓都不愿意前往塞外。” “流民增多,我们一定要安排好,如此休养生息,陇右才会快速发展,人口才是发展的根本,不容有失,暂时的粮食问题只能靠官府来解决,总不能让百姓千里迢迢来到陇右,最后却冻死饿死吧。”李跃认真地说道。 对于他的说法郭焕也很赞同,正因为问题棘手郭焕才来寻求李跃的意见。陈述道:“按照我明的计划,将流民登记成册,安排到合适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在一处自行开垦土地,就目前的人数来看,官府每个月按照人口分发给他们的粮食,只能够再坚持一个月,眼看着秋季到来,今年的粮食就可入仓,但是等收回到官府至少需要三个月,这中间的两个月又该如何解决。” 李跃沉着头,思考了良久,对郭焕吩咐道:“中原大旱,流民增多,相信朝廷也在为此事发愁,过去几年都是大丰收,必有存粮,陇右原本就贫瘠,人口稀少,自给自足都困难,我亲自写一道折子,送往长安,希望朝廷可以拨粮过来,另外这件事你先放下,我自会想办法解决,你一定要处理好安置流民的工作,忽然间来了这么多中原百姓,治安的问题也要做好,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派凉州、廓州、鄯州的兵卒。” 郭焕点了点头,有李跃这句话他就放心了一大截,毕竟当初廓州实行这种均田制度非常顺利,对陇右的发展有利无害,而且造福于百姓,所以李跃才会下决心将这种土地制度推向整个陇右,这件事情暂时压下,郭焕放松情绪,举起酒杯敬向李跃:“恭喜大帅喜得贵子,均田制造福于民,恩泽百姓,这个孩子或许正是上天赐予大帅的礼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