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沉稳将才太史慈 出兵是为徐州资 (第1/2页)
“北海国治属青州,先前为公孙瓒以及袁本初平分,后公孙瓒留于青州势力又被袁本初大军击败,依常理汝应往求袁本初才是,为何反来到蓟城?” 两年治政练军的磨砺,使刘晔现今更见成熟,喜色不露于形,正在与心腹众人理事时听闻有北海信使来临。传进后虽细观之下见这信使仪表堂堂,颇为威武,却也不急询问名姓,先问其为何来此。 “回禀大人,无论公孙瓒亦或袁冀州皆是占据大郡,不管青州境内大批黄巾肆虐情况,而孔北海名望极高,北海国可算青州少有之民安兵强之地,故而两者皆未曾进兵北海。现今青州名义上属于袁冀州控制,实则他亦只能完全掌握大河以南乐安郡,历城县一带而已。” 这信使却是侃侃而论,面上丝毫不见惊讶诧异神色,显然是见过场面之人。 “哦?听汝自称草民,那便是无官职在身,为何又是孔北海之信使?详细道来,吾自会考虑其中究竟,毕竟吾为幽州牧,且好容易安定生息两年之久使幽州渐复元气,若越冀州而插手青州之事,无充分理由实难让幽州将士百姓信服!” 见得这信使条理分明的细说其中缘由,刘晔索性直问道。=首发==对于北海之事,他了解的并不多,或者说对于整个受黄巾之乱破坏最严重的青州他根本难以知道其中详细情形,他身居于高位,自然得考虑诸多因素。 “草民东莱黄县人,名太史慈,表字子义。昔时因解本郡与州家矛盾之事为州官所仇视,故避居辽东。家中母亲多劳孔北海送以粮饷得以安然度日。今适逢孔北海为征平黄巾暴寇,出屯于都昌,不料却被黄巾贼围住不得脱身,草民归家后听母亲之言故而往助之。” 太史慈在这一年已是二十有八。脸色偏黄黑。颔下胡须约有半尺余长,有美须髯之实,又有猿臂善射之名,听闻面前这位年纪比他小两岁却已是一州之首长的刘晔问起,便如实答道: “后有孔北海之托赴邺求救于袁冀州,孰料半途闻其大军正攻伐并州,有其从事郭图言及刘幽州仁慈。^^首发^^教草民往来蓟求援,草民亦尝于辽东闻听大人之威名,故从之而星夜赶来,望明公怜孔北海当世仁者,义兵助之!” “汝为太史子义?吾尝闻此名,可见子义必为英雄人物也!” 刘晔听闻太史慈之名。顿时动容。 原本历史上刘备救援北海。再援助徐州过程中遇上太史慈刘晔是知道的,但具体的比如其为信使求援,以及北海国情况,这些便是不知了。听闻又一史实名将立身眼前。便是以刘晔现今城府,脸面都露出了惊讶之色,这也使得堂中的心腹文武们对于这位太史慈立时来了几分兴趣。 “劳明公谬赞,却不知明公能否尽速决意,发兵往救孔北海?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之间,实难料孔北海还能支撑多许时日。草民久闻明公向有仁义之名。盼能救同为汉室臣属之孔北海于急难,则天下尽知明公之高义也……” 不因为刘晔这“名人”对于自己露出赞赏之意而曲意讨好。\\\78小说网8\\却宠辱不惊,一心只念着完成任务,太史慈如此行止品德立即让众人再对他刮目相看,心中佩服其气节忠义。 “子义勿急,请先静心安歇,便看在子义之一片侠义赤胆;孔北海与民安生,保方圆数百里之里平安许久,吾便决意救之!然此事需得好生安排,今日天时不早,亦不可能趁夜出击,可送子义准答;明日一早,必有军队开拨,救孔北海之急!” 刘晔立即拍板决定出兵,自然不是如他口中所说那般简单,无论乱世还是和平时期,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若没有合乎自身利益的条件,便是刘晔主观意识如何强烈,都不能因私废公。否则便是因小失大,反而对自己整体实力损害极多,徒添变数! “明公仁义!草民拜服!” 太史慈显然不会尽知刘晔想法,他也不需要去知道。身为一个武将,不需要多想的地方便不去考虑,这才是正理。听闻刘晔当面作出承诺,再闻得其言中决意出兵竟直接道出有念及他之自身品德因由,这如何能不让他内心感动?顿时心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