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番外篇:姜琰(前世篇) (第2/2页)
汤,后厨有些懵。 “红枣,补血。” 服侍的女官这才想起来自家殿下月事刚过去两三日。 不过—— 殿下月事血量一向很小,一般来一两日就走,到不了需要喝讨厌红枣补血的程度吧? “突然想尝尝味道罢了,你没事想这么多作甚?” 不同于姜琰对红枣的深恶痛绝,丰攸却是极其喜欢这东西的。 昨日尝着,似乎连他口中也有红枣的味道。 姜琰突然就不是很讨厌了,早上起来反而有些想尝尝,这才让人端来红枣银耳汤的。 味道不及昨日尝到的滋味浓——喝光一碗红枣银耳汤,姜琰脑中飘过这么个念头。 成人礼之后,姜琰本就忙碌的日子越发紧张。 名义上仍是储君,但处理的政务却与帝王没什么不同,母亲指点她的频率也高了起来。 “母亲的身体越发虚了。” 姜琰看着从小仰慕到大的母亲也有虚弱病痛的时候,心情是说不出的复杂。 丰攸低声道,“据闻……陛下两月之前便私下命人赶制新的龙袍,身材大小与殿下一致。” 禅让的事情从姜琰成人那日便有风声了,这是陛下试探众臣的信号。 如今连龙袍都开始制作,明显禅让这事儿也快临近。 姜琰道,“母亲欲禅位,这事儿群臣都知道,但能否禅位成功……此事怕不会如母亲的愿。” 她早有预料,母亲会在禅位之前来一次大动作,替她肃清登极前最后的障碍,但从未想到会是这么大的“动作”。一日之间,姜琰三个血亲亡了两个,另一个也是半死不活。 当她听到太傅被乱臣逼迫,自尽殿前,整个人如坠冰窖,无尽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大脑。 “卫——琮!!!” 这两个字仿佛从后槽牙挤出来的。 丰攸看到她双眸迸出的浓烈杀意。 “殿下,陛下宣召。” 丰攸垂首,没有直视姜琰的脸。 他也知道,此时的姜琰怕是不想任何人看到她的表情。 姜琰袖中的手紧攥成拳,如木人一样身姿僵硬地踏入殿内,一群重臣在龙塌前跪了一地。 陛下脸色苍白疲累。 她命亓官让为辅政大臣,宣读早就准备好的圣旨。 圣旨一封接着一封,不仅有禅位的、命姜琰登极的,还有对乱臣贼子的处置,不包括卫琮。 姜琰看着龙塌上的母亲,酸涩的眼睛挤不出半滴泪水。 母亲算准了每一步棋子,准备了齐全的圣旨,唯独对卫琮的处置是口传的。 为何? 因为她根本没想过卫琮会牵扯进来,更没想过卫慈会死。 从来无往不利的母亲,却在最后一局输得狼狈,真正的满盘皆输。 卫琮被罚守皇陵十二年,不满期限不得离开半步。 十二年的期限,足够卫琮想通,也足够姜琰放下对他的杀意。 “母亲不久人世,此时连女儿都要算计一次吗?” 她就是想杀卫琮怎么样了? 眼前的人一旦龙驭宾天成了先帝,这世上还有谁能阻拦她想杀一个人? 母亲却道,“真杀了,懊悔的是你。” 姜琰道,“可他害死了孤两个亲人!” 母亲苦笑道,“并非他一人之错,我与你父亲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你,同样亏待许多。” 这还是姜琰第一次从母亲口中听到“我”以及“你父亲”这样的词汇。 听到这两个词的瞬间,泪水似崩溃一般从眼眶流出。 “当真亏待,你倒是为孤活下来啊!” 只是,油尽灯枯的人如何还能活? 朝阳即将升起之前,丧钟响起,姜琰在众臣的拥趸下,成了名正言顺的帝王。 “母亲没有等到这一日的朝阳升起,同样也没等到禅位与那人游遍天下的机会。” 姜琰忍着万千情绪,一边办理母亲的丧事一边命人暗中处理卫慈的丧仪,至于卫琮——她现在连这两个字都不想听到——她对卫琮的羡慕嫉妒以及说不出的恨意,知晓的人不多。 一场闹剧,带走了两个知情者。 仅剩的一个陪着她走过这段最难熬的岁月。 直到承载母亲遗体的棺椁进入帝陵,这一切才尘埃落定。 外人以为棺椁内只有母亲的尸首,殊不知姜琰还放了另一具。 如果有人在此时掘了卫慈的坟墓,便会发现棺内的尸首不翼而飞,仅剩一套朝服。 “看到了吧?” 姜琰离开帝陵,命人放下断龙石之前,没头没脑地对丰攸低语一句。 丰攸回答道,“臣看到了。” “这就是多情的下场。”姜琰冷笑,“为帝者,何须这么多无谓的累赘感情?” 丰攸看着帝陵主墓,心下幽幽一叹。 尽管卫慈的前车之鉴能让他少走弯路,但也增加了不少障碍。 本以为他能熬到陛下禅位,自己就能踢开“政事”上位。 如今看来,怕是希望渺茫。 父母的例子给陛下留下的心理阴影太深,不知此生能否释怀。 十二年后。 陛下看着读书至深夜的女儿,口中溢出一声复杂万千的轻叹。 丰攸道,“陛下今日是去见了他?” 这么多年,丰攸一直不敢踩雷,对卫琮的称呼都是“他”。 陛下道,“见了,老大不小的人还孤身一人,跟以前一样单纯,这么多年没点长进……” 丰攸听了一怔。 他对陛下何其熟悉,一听便知道她提及卫琮的口气与当年截然不同。 “朕让他终生不得踏入京城一步,但念在太傅的旧情上,他的子嗣若有出息,也会给机会。” 丰攸听着不说话。 陛下又道,“朕与他吵了一架,这辈子就这么一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舒坦多了。” 她是嫉妒这个弟弟的,但又因为储君身份,不得不学着克制自己的真实情绪。 时隔多年,再见这位血亲,她却发现自己曾经的嫉妒似乎有些可笑。 因为—— 她嫉妒、羡慕、憎恶这个弟弟的同时,却也深深爱着他,父母留给她的唯一的念想。 年少的她肯定不屑承认这点,但中年的她却觉得没什么不可说的。 丰攸听了这话不觉得意外。 陛下书房藏了几幅画,画中有卫琮。 如果她真恨不得与整个弟弟此生不再相见,那几幅画还能留着碍她眼? 又十四年,姜琰禅位。 丰攸感慨道,“不容易,终于熬出头了。” 姜琰在位时间比先帝长了几年,退位之时也是身体康健,没毛没病。 朝中文武早已换了生面孔。 初下江南,听闻此处隐居着一位闻名姜朝的画师。 姜琰与丰攸远远看了一眼。 卫琮继承了太傅的容颜和气质,远远看去,恍若那人重生。 “陛下不过去?” 卫琮带着妻子走遍山川大海,一直不知道暗中有他jiejie派来的人守着护着。 姜琰收回视线,淡漠转身道,“不想见他。” 说了此生不再相见就是不见,她不会轻易毁诺。 她的确是释然了,但却不知道怎么跟这个弟弟怎么相处说话,想想还是不见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