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丫环(二) (第2/2页)
?是胆怯?是委屈?却没想到是这样的平静。 书香跟在三太太身后去见了老夫人。 老夫人和宁夫人方才大概是商量过了,脸色已经平静了不少,三太太上前行了礼,老夫人说道:“坐吧。” 宁夫人看了一眼书香,似乎在奇怪为什么书香不退下。老夫人见了,就说道:“毕竟是家里的事,二媳妇病着,就让书香替她听听吧。” 宁夫人几乎不被察觉地冷哼了一声。 一屋子的丫环婆子知趣地退下了。 老夫人看着三太太,斟酌了会儿,觉得还是直入主题比较好:“你们院里的平真,今早上被人发现跳井了。” 三太太垂下了眼帘:“媳妇听说了。” 虽然三太太一脸恭谨温顺,书香却敏感地看到了三太太那微微抽动的眼角。 老夫人问道:“那丫头是怎么回事?” 三太太却沉默不答,整个人宛如木雕泥塑一般不言不语。 老夫人不由得一头雾水,又催问道:“……到底是一条人命,总该有个说法。” 哪有好端端的人就跳了井的。 三太太沉默了半天才长叹一声:“娘,都是媳妇管教不严,娘还是责罚媳妇吧。” 说着竟然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老夫人忙说道:“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你先起来。” 说着看向书香,书香会意,急忙上前扶起了三太太。 三太太眼里涌出泪来,却又不肯说话了。 老夫人又是急又是发愁,却也知道这个三媳妇是个闷葫芦,她要是不肯说的话,定然是怎么问都不会开口的。 宁夫人看着三太太的样子就觉得心烦,早就觉得这个三房的寡妇是个累赘,这个时候又给家里添烦心的事,要不是碍着老太太,早就让她分家单过了。也就是老夫人看她年轻守寡不容易,这才要把三房留在家里。 三太太擦了擦眼角,只是低着头。屋子里顿时一片沉默。 老夫人见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便放缓了语气:“三媳妇,我叫你过来也不是为了罚你,只是想知道平真那个丫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也是进门快二十年的媳妇了,岂不知道咱们家里的规矩。若是那丫环当真有错,当主子的责罚了也没什么关系,只是你总要有个说法拿出来,才能让众人心服。” 三太太只是垂泪:“都是媳妇的错,才出了这么大的事,给娘和家里添了麻烦,请娘重重责罚。” 老夫人实在是问不出什么,蹙着眉说道:“罢了,你先回去吧。书香,送你三婶回房。” 书香轻轻地答道:“是。”便上前来搀三太太。 三太太扶了书香的手,沉默不语地走着,虽然竭力维持着镇定,脚下却有些踉跄。 书香看三太太不停地擦泪,终于开口道:“三婶平日里是不是很喜欢那个平真姑娘?” 三太太有些吃惊,抬起眼来看着书香。 书香微微一笑:“要不是三婶看重的人,怎么三婶会这么伤心。” 三太太听了这话忍不住又掉下眼泪来,书香劝道:“三婶,听侄媳妇说句话,只要无愧于心,又何必悲叹人事无常。” 三太太喃喃地将这句话念了两遍,忽然抓住了书香的手:“孩子,你说的很是。只是平真……平真服侍了我这么多年,没想到却落了这么个下场,我这心里……” 书香柔声道:“三婶,您再伤心,平真姑娘也已经去了,再也回不来了,也看不见三婶替她掉的眼泪,替她心里惋惜。” 三太太摇摇头:“你不知道,平真……实在是冤枉啊……” 书香默不作声,她知道三太太这样的人,若是想说,自然会说,要是不想说,就算是追问也没有用。 三太太扶着书香的手,走了好一会儿,忽然开口道:“你说得对,人活一世,自然要无愧于己,无愧于他人。要是我不说,平真那丫头就真的含冤九泉了。” 书香放下心来,向三太太露出鼓励的微笑:“三婶是明白人,自然不用侄媳妇多说。” 三太太似乎是给自己鼓着勇气,默默伫立了一会儿,才说道:“我这就去和老夫人说,只是……”她颇有深意地看着书香,说出的话来却有些迟疑,“只是这件事,你不大方便知道……” 书香却丝毫不为意,笑道:“那侄媳妇就不送三婶了,三婶路上当心。” 三太太讶异地看着书香向她行了礼便转身离去,脸上的惊诧渐渐变成了赞许和敬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