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2章情志 (第1/2页)
第022章情志 深冬的夜,遍地薄霜,似琼华曳地。 用了晚膳,凌青菀赖在母亲处歇息。 她和母亲并头而睡。 母亲就和她说起了石庭,她们回来时遇到的那位邻居。 “......他开了间药铺,名叫‘天一阁’,号称非死症不治,出诊五千两。”母亲告诉凌青菀。 这非常狂妄。 整个大周天下,就没有这么贵的大夫。五千两银子,是笔巨款。在良田才五两银子一亩的大周,五千两银子等于上千亩的田地。 哪怕是王公贵胄,都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看病。 “看来,他并非真心想从医。不过是借着从医,做个噱头,赚取名声罢了。”凌青菀笑道。 母亲颔首,同意凌青菀的话。 “看不出来吧?”母亲笑道,“石官人瞧着那般斯文,竟如此张狂,真是人不可貌相。” 母亲用“斯文”一词形容石庭,凌青菀觉得不够妥帖。 凌青菀见过石庭两次,他容貌谲滟,俊美异常却毫无阴柔之气。浑身上下,似有白雾萦绕,让他看上去添了几分神秘莫测。 说他清冷、孤傲,更适合些。 “兴许,他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呢?”凌青菀道,“若是能起死回生,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也值得的。” 景氏又颔首。 天下能人异士很多,景氏也不轻易否认石庭的本事。敢到京城来显摆,自然是有几分能耐的。 景氏倒好奇他到底有多少本事。 她们母女没有正式和石庭见面,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闲言碎语,故而话题有限。 很快,她们的话头就转到了大表嫂周氏的病情上。 “......几天前请的大夫,用了药之后,喝下去反而泄泻得更加厉害。”景氏忧心道,“你表嫂自己,都有点害怕喝药了。她跟你姨母说,不喝药反而稳妥些......” “她的病,喝药没有太大的作用。”凌青菀笑道,“请个祝由婆到家里,祝由一番,就没事啦。” 景氏瞠目。 鬼神之说,景氏是相信的。她信佛,是个虔诚的信女。若是得罪菩萨,景氏觉得去烧香拜拜,的确有用。 可是祝由婆,就是故弄玄虚了。 乡下人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请医吃药?故而,他们小病扛着,大病就请祝由婆,祝由一番。 城里看得起病的人,几乎是不信祝由婆的。 哪怕真的久病不愈,也是请和尚或者道士念经作法。 “......祝由婆,那都是骗人的。”景氏柔声道,“菀儿从哪里听闻祝由婆的?” “倒也不是骗人。”凌青菀笑道,“黄帝内经就有祝由记载啊。人的情志受害,会引发疾病。所谓情志病,通过祝由,移精变气,消除了病因,自然就好了。” 一病之起,必有病因。 找不到病因,用再多、再好的药,都无济于事。所以,需得找到病因,对症用药。 大表嫂不是大病,只是她的病因,没有被太医们找到,所以用药无效。 “什么?”景氏好奇,“什么情志病?” 凌青菀最近说话,总是很怪异。 “黄帝内经的《素问》篇提及,七情伤,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 思念过度,就会出现脾气郁结,伤及脾,则运化无权。有人无法进食,有人则腹胀便溏。 大表嫂一开始,就是腹胀便溏,不是泄泻。但是,她自己重视保养,就请了太医,太医当成了腹泻。 太医们给她服用了不少健脾、补肾等药。这些药存积体内,无法运化,又添了层郁结,从而泄泻得更厉害。 若是想要大表嫂好起来,就先解除她的思念,让大表兄从信阳府回来,再给她用祝由术,就是画个符,让她相信这符足以治好她,她脾伤的病因解除,又心有寄托,再慢慢用健脾的药调理,才会好起来。” 凌青菀说了一大通。 景氏听得似懂非懂。 不过,她算是明白了凌青菀的意思:凌青菀是说,周氏的病根不在身上,而在心里。 她是思念自己的丈夫过度。思念让人心情郁结,运化无权,越发伤及脾,从而导致大便溏稀。 “真的吗?”景氏将信将疑。 “当然啦。”凌青菀道,“要不然,那些太医的药,怎么无效呢?我给大表嫂诊脉过了,不会有差。 三表兄也说,大表嫂和大表兄感情深厚。前段日子,大表兄受了点伤,大表嫂就日夜担心思念,故而成疾。 军中纪律严明,她不敢说让大表兄回来的话,日夜不安,就腹胀便溏。然后,她自己以为是泄泻,请了大夫吃药,让药力全部蕴育体内,越发病重了。” 景氏倏然坐起来,惊讶看着凌青菀。 她恨不能拿灯往凌青菀脸上照照。 这孩子是怎么了? 如此晦涩的医术,她怎么说起来娴熟至极? 景氏想到了上次在程家,程太夫人被太医诊断为置板,然后凌青菀不声不响治活了她。 足见凌青菀的本事! 所以,她现在这番话,景氏信了三成。 “......你这孩子,怎么不跟你姨母说?”景氏道,“你应该提点你姨母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