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8章药书(求首订) (第1/2页)
85_85266第038章药书 凌青菀的车夫刚刚跳下车,准备去前面瞧瞧情况,石庭就走了过来。 他径直走到了凌青菀的车前。 凌青菀见他表情恬淡隽雅,看不出情绪,不明所以:“石公子,怎么不走了?” “我车厢宽敞,想邀请姑娘同坐。”石庭道,“姑娘医术令我折服,不知可否讨教?” 三月的风,和煦温暖。金灿灿的阳光斜照在石庭的脸上,他白皙的肌肤显得更加细嫩,比女人的肌肤还要细腻。 道旁的柳絮杨花纷飞,旖旎中有淡淡的花香。 凌青菀犹豫了下。 石庭又开口道:“我的马车宽敞,姑娘带着丫鬟过来同坐,也是无碍的。咱们还可以快点回城......” 凌青菀的马车,空车跑起来肯定更快,不用石庭总是等她们。 瞧了眼身边的两个丫鬟,见她们低眉顺目,没有露出半分惊讶的样子,凌青菀就道:“也好。” 切磋医术,在大夫之间是很常见的。 况且,石庭很大方把行医箱借给凌青菀,让凌青菀救活了葛大承。单单这点,就欠他一个人情。 她带着她的两个丫鬟,换到了石庭的车上。 石庭的车厢,像个小巧的阁楼,用碧色绒布绣金线团蒲摆了五六个位置,一张特质的花梨木长形矮桌,将车厢分成两个部分。 敞开,稳妥,舒适。 凌青菀觉得有点像亲王的象辂。 “商户之子,用这么奢华的马车。不是自负无知,就是特意想引人注目。”凌青菀心想,“石庭看上去隐忍沉默,不像是那种无知之徒。那么,他这么引人注目,到底为什么?” 凌青菀又想到石庭的“天一阁”,不过是药铺。却不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反而开出天价和苛刻的条件。 可见,石庭是想引起京城权贵对他的重视。 为什么要这样做,凌青菀不明白。她还以为商户多低调行事。毕竟商人地位低,很容易受人宰割。 石庭却反其道而行之。 她心思微转间,马车已经启动。因为车厢宽阔,马车很稳。没什么颠簸感。 “......这是我从绍兴带过来的瑞龙茶,姑娘尝尝。”石庭给她倒了杯茶。 茗香四溢。 绍兴的瑞龙茶很有名。这点凌青菀知道。 江南的茗茶,在京里销路也很好,晋国公府却很少买,因为需要用茗茶招待的贵客不多。 “石公子是绍兴人?”凌青菀问石庭。 石庭摇摇头。道:“不是。是这次上京,路过绍兴时,听闻瑞龙茶盛名。就买了些尝尝。不成想,甚合我口味。故而随身带了很多。” 凌青菀颔首。 她慢慢品着茶。 一杯茶毕,石庭跟她说起葛大承的病。 “葛大承不仅仅是痢疾导致的尸厥。”凌青菀解释道,“他是下焦病痢,上焦痰堵。两病并发,定然会导致脾虚气弱,状如挺尸。我给他用的是‘归芍六味汤’,重用了当归和芍药。 当归性滑,痢疾最宜其滑;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至乘脾。还用了车前子、枳壳等,分利水湿,又消痰通达,故而他能醒过来。” 凌青菀一口气说完。 她说罢,石庭表情平平,毫无变化。 倒是凌青菀的两个丫鬟踏枝和挽纱,目瞪口呆望着自家姑娘,说出这么一套话。 她们俩崇敬又难以置信。 石庭余光微转,瞥见了两个丫鬟的表情,心里顿了顿,有些念头浮动。 他面上,看不出半点异常,不动声色问凌青菀:“凌姑娘,‘归芍六味汤’,出自哪里?” “。”凌青菀答。 石庭颔首,没有再说什么。 “?”石庭的小厮突然插话,“就是太原王氏那本盛传医仙老祖宗留下来的药经?那书早已失传,连王氏子弟自己也找不到,姑娘从哪里得到的?” 凌青菀蹙眉。 太原王氏...... 凌青菀的外祖母家也在太原。 太原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早在隋唐的时候,五姓七望是最显赫的贵胄,那五姓中,就是“太原王氏”。 当今太后,官家的嫡母,就是出身太原王氏。 而太原府富饶,城镇繁华鼎盛,人口仅次于盛京,是天下大府之一。太原府除了王氏,还有另一支贵胄,扬名天下——太原卢氏。 卢氏曾经是范阳人,也是隋唐五姓之一。五姓七望,就有“范阳卢氏”。只是,太原这支卢氏,曾经在范阳是旁枝,他们虽然占着百年望族的名声,实则发迹于本朝。 相比之下,老贵族王氏,因为科举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他们不擅长读书,就退出了官场、兵权失落,逐渐落魄,反而不及卢氏尊贵。 “归雁,不许多嘴。”石庭对他的小厮道。 他这名小厮,也是精通医学的,比普通郎中医术还要厉害,因为从小养在石家,跟着少爷们学医。 “没什么。”凌青菀回神,笑道,“我不记得了,兴许哪里看过吧?” 她心里也颇为震撼。这个书名在她脑海里,很熟悉,凌青菀随口就来,她还以为跟普通的药经,像等一样,是市面上流通比较广医书。 如今看来,是她误会了,凌青菀微微蹙眉。 石庭则不再询问。 他的马车很快,一个时辰就到了城里。 石庭径直把凌青菀送到了晋国公府门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