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花那枣那人_才女阿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才女阿黄 (第1/2页)

      北山脚下有个小于家庄,古老、宁静、民风淳朴。

      小于家庄那个不知何年何月就有的石碾子旁——哪个庄没有石碾子呵——有家卖豆腐的,豆腐和称就摆在大门外,也没人看,旁边有个木盒子。谁来买豆腐谁就自己割,自己称,然后把钱放在木盒子里,走人…

      阿黄就在这个庄里长大…

      阿黄上小学时,学校里有个赵老师,很会写草书。他写的时候,有一回阿黄从旁边看。

      这是什么字?像画一样,可又跟画不一样。赵老师写完告诉他,这个字是“龍(龙)”。

      阿黄觉得很震撼,很着迷——她一辈子也忘不了那种感觉——她不知道那种美叫气象生动,她只是觉得龙确实在舞动!很神圣!你看赵老师凝神聚气,除了他手中的毛笔,旁边的一切他全听不见看不见呢!

      阿黄回家斗胆向她爹要毛笔…

      她是八岁上的小学——能上学就不错了。她爹不指望她上学。上学有什么用?那个时候,就是村里男孩子上学也看不出有什么用。邻家那些在县城上过中学的,最后不又回村里了么?跟他这样没念过书的没什么两样。

      嘿,说起来,阿黄上学还是因为推石碾子的时候被赵老师发现,带到了学堂里…她才知道她是学龄儿童。是学龄儿童就该上学…虽然她不知学龄是什么意思。

      哦,扯开了…反正,过了几天,她爹居然真给她弄了一支毛笔——她才不管从哪弄的!她高兴得要命,学着赵老师的样紧紧攥着毛笔,蘸着水在奶奶家的门枕上画“龍”字——那门枕比较平。

      那时候,阿黄的弟弟还没生,所以,有这么几年的时间,不上课又不干活的时候,她就在那个门枕上“画”字。

      村里的对联都是赵老师写的。

      阿黄学写对联上的字,不认的,就去问赵老师。赵老师给了她一本新华字典。

      赵老师还给她书看——《岳飞传》、《杨家将演义》、《薛仁贵东征》、《水浒传》…

      有一天,阿黄正在奶奶家门口画字,赵老师经过。赵老师看见他爹,指着阿黄的字说,“以后,妮子儿写对联就行了。妮子儿写得很好!”

      阿黄又高兴又激动,跑到庄头上打开喉咙,放声高歌。这是赵老师不知道的——她会唱京剧、豫剧,不论什么曲儿,只要村里大喇叭里放的,她都会唱。她模仿得很像哩!

      到了小学五年级,阿黄开始发育了,一天一个样。但阿黄觉得不自在,总觉得人家在盯自己,所以总是垂着眼睑,拱肩缩背——这可使她看起来无精打采——青春期的女孩儿大多腼腆害羞。垂着的眼睑,把她眼睛里的那点儿才情,那点儿光,挡得严严实实;从来没有挺直的脖颈和脊背,更衬得面部表情自卑甚至悲苦…

      可惜,赵老师是男的,不会告诉她:女孩儿只有昂首挺胸,只有自信,只有微笑,才美丽…

      爹娘才不会注意这些呢,因为阿黄刚有了弟弟——黄家终于有后人了!

      她爹听赵老师的,叫她去镇上读了初中,住校。

      阿黄成了小于家庄第一个读中学的女孩儿。

      宿舍里大都跟她一样,吃自带的煎饼、咸菜,但她不大与她们说笑,聊天。

      她很用功地背书,很用功地做题。

      中考前三个月,想读高中的留原班,打算考中专的集中到“中专班”。她自然去了中专班。

      那年头,中专毕业,国家就包分配。

      但是阿黄中考时迷迷糊糊的,没发挥好!

      阿黄原先那个班的班主任巴巴地找到她爹,说再复读一年,阿黄保准行!她是个人才!

      他爹信了,允许她再复习一年。

      这一年,阿黄把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用来背书、背书,做题、做题,她考上了济南的一个中专学校。

      她成了小于家庄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