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01 (第2/3页)
些欢蹦乱跳的鸡,摇摇摆摆的鸭,还有吃了就睡的猪。孙福明也给村民甲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甲叔,让你费心了,家里的三军就拜托了,你是我们家的三军司令了,我不会亏待你。 他们和秃子二舅村民甲道别,离开李家村。 孙福明扭头,瞥她一眼,腾出手,握一下张宝马的手,他勒缰绳,靠边,跳下,开车门,翻出一件衣服,回到驾驶室,把衣服批在mama膝盖上。 他挥舞马鞭子。 马车疾驰。 他和mama在回县城的路上。 到了衙门门口,孙福明靠边停车,跳下,开门,扶mama下来。张宝马抽出胳膊,弯腰,提包袱,她让孙福明别磨叽,时候不早,路途遥远,赶紧上路。 孙福明让mama带话给爸爸,他转身,跳上踏板,挥舞鞭子,马车疾驰。他离开县城。 张宝马进城,不是头一回,城市还是那个城市,街道还是那条街道,不过,规模不一样,即使规模大了也还是堵车。物是人非,不仅规模大,而且人的心情也简单了。临安府和县城都是有别于李家村,李家村就这么几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听声音,看背影就能够猜出那人是谁。城市人山人海,谁都不认识谁,谁又都认识谁。在街口,看一天,看到的人成千上万,在李家村,即使一年甚至十年也看不到几百人。这次进城和以往任何一次进城都不一样,她在心里打鼓。过去的进城,都是替儿子看家护院,这次进城是上班,自己养活自己。她甚至美滋滋的想,丈夫在衙门上班,自己也可以找一个工作上班,至于什么工作嘛,她有想法。不是非要像丈夫那样在衙门上班,也不是非要当白领,只要是个工作就行。工作不是挣多少,而是有人说说话。 那天,她瞒着他偷偷地去了县戏园子,到了广场,看到舞台,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舞台,她惊呆了。说是戏园子,其实是个大宅院,凡是和舞文弄墨有点关联的单位都在这个院子里,它是全县的文化中心。每个房间门口都挂着白生生的牌子,牌子上的大字是黑色的,它们认识她,她不认识它们。她从这些挂牌子的门口走过,在门口稍作停留,牌子旁边就探出一个脑袋,问她找谁。她自言自语,我找谁啊?连自己都不知道找谁,怎么回答那脑袋的问题。她说:我不找谁。 那脑袋把脑袋缩回。 她说:我找事做。 那脑袋缩回脑袋,关上门。 张宝马欲言又止,敲门。 那脑袋开一逢,瞪她。 她问:那你们这里是什么。 那脑袋伸食指,举过头顶。 门上有一佛字,他在庙门口见过这字。 她说:我找到了。 那脑袋摇摇脑袋,把脑袋缩回去。 她:我拜佛来了。 话到嘴边,又没说。房间里没有菩萨。她想。 从门缝看到,房间里有几张破旧的桌子,几把椅子,桌子上有纸。在此之前,她敲门过,那房间门开着,有人办公,没人搭理她,她又敲门,背对着她的人扭脸吐上层建筑四字之后,嘴闭上了,她眼巴巴等着,指望再多听一句话,她失望。这房间和刚才那上层建筑不一样,一个天一个地,一个是上层建筑,一个是佛。上层建筑只说一句话,佛不说话。上层建筑房间宽敞,装修考究,佛房间空荡荡,极其简陋。但是,见到佛她还是亲切的,即使没有见到菩萨也心生敬畏。她没有见过上层建筑,不知道上层建筑是何物。那个上层建筑的声音是蛮凶的,后脑勺象骷髅。阿弥陀佛,背后的声音让她回过神。 她扭头,咯噔一下。 阿弥陀佛,和尚站在她背后,双手合于胸前,口中念念有词。 她问:你是这屋的。 和尚摇摇头。 她侧过身体,让道,凑上前,想看个究竟。 和尚进屋,转身,关门。 她来到走廊尽头,转身,突然,门开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走廊尽头一家上层建筑非常欢迎她,不但热情接待她,而且愿意跟她合作,并且初步谈了合作意向。 她乐不可支,走路都轻飘飘的,象夏天喝了冰水似的。她离开戏院子,赶紧回家,象一阵风似的。 之前,在家,飞针走线,喂猪放羊。 现在,在县城,看大门是孙大为的工作,除了做饭之外,她替孙大为值班。 往后,在戏园子里,拿笔写字和画画。 之前,她转悠,连眼皮都不抬一下,满目劲是油菜花,见怪不怪,门前很多,屋后更多。 以往,她转悠,恨不起来,爱不起来,麦田里的人在割麦苗,因为地卖给王麻子了。王麻子在麦田盖房子,开作坊。 现在,她接二连三,往戏园子跑,她隔三差五到戏院子听课。虽然工作没着落,这里不要会针线活的工人,也不要带孩子的保姆,扫地的活已经有人干了。 今天,她转悠,睁大好奇的眼睛,象藏着两匹贪婪的狼。戏院子不大,但是,稀奇古怪不少。 她学起了写诗做画。这是她的未来。 在衙门开门关门的孙大为没有什么想法,他倒安安稳稳的,不象张宝马那样折腾。他不阻拦张宝马外出,无论是找事做,还是画画,他不是不闻不问,而是问也白问,他不是嗤之以鼻,而是没有指望什么,难道她还会当上画家吗?他的想法只从鼻子尖到嘴唇那么长和宽,就这点想法还是当村长的经验和从戏文里学到的。在县城,人生地不熟,一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