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8 太湖蟹苗 (第2/2页)
长了泥‘毛’的大钳子。 中国最出名的大闸蟹产自长江水系的阳澄湖,每年的九月十月,蟹一‘肥’,全国各地的食客等会聚到阳澄湖啃蟹‘腿’品蟹黄,说起来也是一道风景。 但其实除了阳澄湖外,一般的大湖里也是有蟹的,而临近太湖的这一条河流里的大闸蟹,因为少受捕捞,又保留了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回原地的习惯,所以成年蟹类的滋味更是美妙无比。 冶子只知道,他吃过的无论是野味还是稻‘花’鱼,都比不上蟹‘rou’来得好吃。 泥鳅见冶子吃得差不多了,担心他一吃完就要走人,急忙问道:“小兄弟还没来得及问叫啥名字,看你一身的打扮,是西南的少数民族吧?” 冶子嗯了声,“我是贵州黑山东南苗寨里的人,叫...”他稍稍迟疑了下,“叫我阿冶就成了。”跟斐济相处了些时间,他也听着老怪物抱怨了不少人心险恶的例子,心里就多了个心眼。 害人的心思不能有,可防人的心也得有。 冶子说着,暗中看了看身旁的几个人,见每个人都是脸‘色’如常,没啥不对劲的地方,这才放下了心。 “我就说嘛,汉人哪来的那么好的身手,都说少数民族里多能人,今天这么一看果然是真的,”听着冶子坦‘荡’‘荡’的报了自家的姓名,泥鳅那伙人也松了口气。 其实他们也在担心冶子的来历,这么个‘精’通水‘性’,而且捕捞技巧了得的年轻人,这么凑巧就和他们碰到了一起,心里总是要小心些的。 “那冶子兄弟是要去哪?怎么就停在了这个小镇上,这边可没多少火车车次,”泥鳅还不放心,再问了一句。 “去北京,找我的...”冶子不好意思说下去了,脸臊红了起来。 几个还在狐疑的男人见了冶子的模样,全都哈哈笑了起来,他们都年轻过,一看冶子的样子,全都心中有数了,心里的戒备又消去了些。 “去北京是嘛?叔也是北京那边做生意的,我看你人生地不熟的,干脆就跟着我一起去北京好了,”那个有着河南口音的男人一拍‘胸’脯,发出了邀请。 冶子想了想,也成,就照他这样没头没脑往北京区,还不知怎么样才能找到小鲜呢,他现在只知道小鲜是在一个叫做什么“心”的学校里读书的。 “成,那就拜托大叔了,”出‘门’在外的,冶子心想他那么大块头一男人,身上也就百来块钱,还怕被人卖了不成,多个照应总是好的,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那一晚,冶子一气吃了十几只螃蟹,惹得泥鳅那伙人哈哈笑了个不停。 第二天一早,冶子陪着泥鳅在住得地方看了会电视,到了中午左右,‘cao’着河南口音的大叔才回来了。 一回来泥鳅就迫不及待地问着:“买到了没?” “买到了,这次总算是成了,”鲁叔兴高彩烈着,他这次是来买蟹苗的,今天在镇上联络好了供应商,谈好了价格后,就可以启程回北京了。 “那就好,鲁哥,这下子回去,你就能扬眉吐气了,看那畜生还怎么霸占了北京的河蟹市场,”泥鳅狠狠地咒了一句。 “嗯,别说了,带你们长长见识,看看地道的太湖蟹苗,”鲁叔的心情好,也不计较了冶子是外人,就带着他和泥鳅看蟹去了。 去年过节前,鲁叔就沿着太湖河道一路寻找蟹苗。打听后,知道这个叫做上佩镇的地方,有蟹且当地渔民不捕蟹。 于是鲁叔就特地联络了当地的几个老渔民,从去年冬天到‘春’节后的,陆陆续续收集了几十公斤的野生蟹苗。 冶子看到的蟹苗,密密麻麻,比起他昨晚吃的那些个头适中的家伙来说,只能算是丁点大了。 一公斤蟹苗大概有50~200只,蟹的生长和壳类动物差不多,幼年蟹的样子和成年蟹小很多,每蜕一次壳,身体就跟吹了气似的往大里长。 就拿年前抓到的蟹苗和年后的蟹苗做个对比,个头就差了好几倍。 “鲁叔,你要把这些蟹全都带回北京去?”冶子捏起了一只蟹苗,摇了摇头:“不行,虽然我没养过这类蟹,可我以前在家乡的溪里抓过些虾,想来养起来也差不多。这些水生的动物,不能高温,而且还要注意不能一起养,否则会自相残害,到了北京,可就没剩几只是活的了。” 听着冶子说完之后,鲁叔和泥鳅都愣了愣,这孩子怎么说得话,怎么和当地的渔民说得如出一辙?他真的只是个山区里出来的年轻人? “不碍事,我早就想好了法子了,包了个火车车厢,里面还会留好了通风口,至于蟹类的损伤,你泥鳅叔帮忙想了法子,在蟹苗了放几尾泥鳅,折腾着,就能让蟹稳当地到了北京的,”和鲁叔一起来的泥鳅他们几个人,都是各行各业的养殖高手。 早几年前,泥鳅和鲁叔一起在别经上了个农科院的养殖致富班。 学完之后,一个走南一个闯北,养得经济作物也不同,可都靠着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吃苦耐劳的‘性’子,发家致富了。 要不是因为异军突起的一个竞争对手,两人可能也不会再碰上头,一起合计着找出路了。 “那就好,”冶子将蟹丢回了饲养巢里。 蟹苗买好了后,鲁叔和泥鳅那伙人就在上佩的火车站里分了手。 鲁叔亲自搬着几箱的蟹进了运货火车厢,一切都安顿好了后,鲁叔才带着冶子上了乘客车厢。 “冶子,北京可是个好地方,让鲁叔给你好好说说,”鲁叔笑眯眯地带着冶子找到了的座位,和他聊起了北京的风人情来。 火车载着蟹苗和一腔期盼的冶子由南往北,穿过了小半个中国,直往北京行去。 北京的远郊延庆,距离小鲜的新家不远处的那家的‘奶’牛饲料厂里,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在训斥着‘奶’料场的管理人员:“你们是怎么办事的,上个月的牛‘奶’产量,怎么足足减少了百分之八十,还有棚子里的牛和羊是怎么回事?全都软趴趴的,是不是你们没喂足草料?” 书写到今天已经五十万字了, 昨天看稿,忽然很烦躁, 下周没推果奔, 可能会变成二更, 周天休息,我缓冲一下, 看看能不能恢复状态, 如果能,就保持三更, 谢谢一直以来正版订阅和投票子的亲们 是你们支持着我走下来的,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