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8章 侄女 (第2/2页)
个家主成亲的婚宴。 金穗至今都觉得可惜,她的朋友不多,姚莹莹算是其一。 真丫头从小离了她娘,跟着我过活,偏生了个天真无邪、没心没肺的子,不像她姑姑们和大jiejie。早些年我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真丫头说是跟着我,其实是跟着莹丫头受教导的。想想,我就心疼她,这个孩子跟亲娘的缘分薄,没得亲娘疼,亲祖母又是个冷淡子。就近嫁到锦官城里,我活着这几年,还能照拂她几分。 金穗嗔道:老太太说的什么话?我和二姑娘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老太太心疼她,孙媳也心疼她呢。 说来姚真真的确在家人缘分上薄了几分,和母亲津二孙氏不对盘,祖母姚二太太只会吃斋念佛,连儿子都不管,别说管孙女了。爹娘不疼,不,只有个大不了几岁的堂姐照拂。但是姚真真也算是个有福的人,子大咧,活得潇洒自在,又很讨人喜欢,珍惜每一个对她好的人。姚莹莹出嫁后,姚真真陪着姚老太太,更是和姚老太太培养出了真感。 瞧瞧,姚老太太都舍不得她嫁出去了。 傻人有傻福,金穗感叹,姚真真不是真傻,而是大智若愚。 金穗约姚真真出去逛街,给她买些时新的首饰和衣料,姚真真以为金穗心郁闷,很是体贴,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结果两人互相给对方买东西,弄得金穗哭笑不得。 金穗私房钱颇多,又是打扮侄女儿,很舍得花钱,买的衣料很适合姚真真这个年纪的女孩子。 隔了两,她便带上姚真真去蜀王府赴宴,庆祝蜀王妃四十岁整寿。姚大太太和姚三太太同行,显然,这两位长辈比金穗更上道,尽管带着姚真真往长辈们面前凑合。 夫人们鹰眼如炬,立马明白这是要给姚真真挑夫婿了。姚真真扭着子想逃走,可惜没遇上机会,端了一天的笑脸。 蜀王妃的儿媳蜀王世子妃就凑近金穗,低声问道:你们老太太发话要看人了?蜀王世子妃一斜姚真真,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金穗咳了一声,蜀王妃在夏公公宣旨一事上帮了她,她承这个,和年轻的蜀王世子妃走得比较近,闻言便笑了笑,道:老太太年纪大了,最疼二姑娘,不舍得离远了。老人家闹,偏又喜欢女孩儿,这段子都是二姑娘陪着,念诗下棋的。 姚二姑娘倒真是个孝顺的。蜀王世子妃笑吟吟的,眼珠子一转,眼底浮现笑意。 金穗想了想,姚老太太并未告诉她看中的是哪几家,姚莹莹嫁了江夏王世子嵇延清,锦官城内和嵇延清份差不多的便只有蜀王世子,但是蜀王世子已娶了妻子。再一想,姚真真是二房的孙女,和姚长雍这个家主的亲缘关系隔了一层,不如姚莹莹和姚长雍是亲叔侄。那么,姚真真配蜀王妃的嫡出二儿子应该不错。 不过这么配的话,倒是错了姚老太太和老蜀王妃的辈分,平常姚老太太和老蜀王妃都是姐妹相称的。 罢了,不纠结了,姚老太太本就大着老蜀王妃十几岁。 金穗脑子里转着这些令人纠结的血缘和辈分关系,不忘和蜀王世子妃说话:二姑娘从小是老太太教养的,这几年因大姑嫁出去了,倒不常出来走动,子倒是拘了些。 我瞧着也是,二姑娘贞静了许多,不过,二姑娘的子不管是天真直率,还是贞静贤淑,都惹人喜,是个好相处的。蜀王世子妃附和道。 金穗一听,暗觉有戏,姚真真这种生在隐形高门的女孩果真抢手,不过她是年轻媳妇,倒不好打听蜀王世子的弟弟,其实心里充满了八卦的血。 连续赴了四五场宴席,姚真真也看出端倪来,每每出门脸色总是红红的。 金穗有一回试探地问她:二姑娘,你是不是知晓了什么啊? 你说是赴宴见那些夫人们么?姚真真反问道。 金穗点点头,只看见姚真真的脸色微微泛红。 姚真真红着脸,双眼却亮晶晶的,和金穗说悄悄话:四婶娘,你是我闺蜜,我的心里话可只跟你一个人说。 你说。金穗也想知道姚真真看中了谁,只要不是渣,姚老太太那儿总能通融几分,她和姚真真算得上是发小了,能帮的忙当然要义不容辞地帮。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