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杀戮_第五十章 忽必烈的智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 忽必烈的智慧 (第2/2页)

,是因为蒙元大军已经来到南城墙下,即便姜才不说,他也看得到。

    草草看去,聚集在一起的兵马不下五万,阿术已经把附近的军士都调来了。

    其中蒙元骑兵三万,金国降兵两万,算得上军力强大了。

    蒙元破南宋,用的蒙古兵并不懂,真正的主力,应该是金国破灭后留下的部队,这些人中,大多数又都是汉人。

    汉军南下,也使得南宋民间反弹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若是奇装异服的蒙古人大军南下,士兵与百姓间都不能交流,不闹个天翻地覆才怪。

    这也是忽必烈的聪明之处。

    忽必烈一生,并不如起祖上成吉思汗那般出彩。

    首先他的大汗之位便不能称之为正统,蒙古人大汗继位,继位者是要有前任诏书的,蒙哥死于战场,并未指派下一任可汗。

    忽必烈靠着武力拿下汗位,没有经过库里勒台(蒙古汗位选举)的承认,更不曾得到诸王的认可。

    这般上台的他,按说很难得到更多的支持,可忽必烈的智慧却在此时凸显出来。

    他并没有用强势的兵力镇压,让诸王屈服于他,而是搬都,去了自己曾经的幕府金莲川,让出哈尔和林交于诸王,以安人心。

    这招以退为进,为他化解了庞大压力,诸多暗地里的不满与反对都因为他这一举动闭嘴。

    而上都距离金中都近,距离汉民也近,便于他对汉地的管理,也正符合他的筹谋。

    可搬到金中都依然不能完成他最终的目标,忽必烈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富饶的南宋,那才是他最想要的地方。

    与成吉思汗的其他子孙不同,忽必烈受到汉化影响最多的人,包括他的太子真金,比他受到的汉化还要严重,这也是在他的纵容之下形成的。

    成吉思汗打天下的时候,曾想着把所有打下来的土地都变成牧场,这位朴实且守规矩又备受长生天喜爱的一代天骄,限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真真的动过这样的念头。

    最后还是被汉化过的耶律楚材抱着他的大腿恳求,才打消了一代雄主的这个想法。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想法实现了,伴随着的,必然是大范围的饥荒与死亡。

    忽必烈与这位天骄的想法不同,可能是受到耶律楚材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其他汉臣的影响,他的眼界显然要比成吉思汗高一些。

    成吉思汗一路抓工匠是为了制作杀人工具,而他不止制作杀人工具,还建造大范围的工厂。

    是的,你没有看错,工厂这个现代化的词汇用在他身上一点错也没有,从金莲川到如今的元大都,一路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工匠聚集地。

    有纺织、丝绸、瓷器等等不一而足,凡是值钱的,受到蒙古贵族喜爱的,他就大规模的生产,然后,送给还在哈尔和林的诸王,不收一分钱,只有一个要求,称他一声大汗。

    就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未曾攻下南宋之时,没有做出任何功绩之时,便已经获得了蒙古诸部的认可。

    如果向更深处挖掘,可以发觉,忽必烈用这样一种商业智慧,创造了蒙元百年寿命。

    蒙古人在草原上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管理制度,甚至于走出草原之后,他们也没有什么管理制度。

    前有金国汉化,后有满清汉化,拒绝汉化的蒙元能在华夏土地上统治近乎五代人时达百年,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的。

    如果说奠定打天下基础的是成吉思汗,那么,奠定通知基础的,便是这位长得如同巨熊一般的忽必烈了。

    从他用人就可以看出来,如今蒙元丞相阿合马是一个回回商人,重用这种人,可见他的政治倾向如此。

    拿下金国后没有受到强烈的反弹,也跟他降低赋税有着极大的关系。

    而且,忽必烈的识人、用人之能,重用金国降兵,更让他南征的步伐突飞猛进,如今整个蒙元,已经彻底拜服在他脚下。

    固然还有人在暗地里谋划着什么,却已经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了。

    接下如此庞然大的帝国,又用如此轻柔不着痕迹的手段稳住,忽必烈的智慧,在这一场权利交替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被他评为如今蒙元第一勇士的阿术,又将有多大的才能呢?

    可能,只有更他对战的李庭芝才能切身体会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