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一章 (第2/2页)
,哪知这时外面亲兵话语传来,却是邓飞有事汇报。 很快邓飞就被亲兵带路引了进来,却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老的高丽人。 等听邓飞介绍完情况后,朱武不禁和扈成对望一眼,有些惊异又满是会心的道“后高句丽弓氏后裔” 因为林冲的科普,梁山军中就连普通一兵都对半岛的历史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就更别说朱武和扈成等人了。 说简单点,无非是新罗末年老百姓民不聊生,农民造反此起彼伏,一个叫弓裔的先追随农民军领袖梁吉,后将其反噬取而代之,并占据开城一带成立后高句丽国,与新罗和甄萱的后百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只是因为弓裔是杀了大哥做上老大位置的,因此极其猜忌手下将相,怀疑他们也会谋反,到了后来甚至每天都因为他的疑心要杀掉数百人,而且他对百姓的统治也极其暴虐。 于是弓裔部下军官起事,王建的心腹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和朴智谦驱逐弓裔,拥戴王建为王,弓裔在逃亡的路上被杀。 王建取代后高句丽建立高丽,后来又消灭新罗和后百济,统一半岛,一直传到现在王俣这一代。 朱武话音问出,就见这人一下跪倒在朱武面前道“高丽王氏篡我先祖王位两百年,我弓氏一族日日向天祈盼,今日终于盼到天兵前来主持公道” 朱武一听都愣了,心说这小子睡醒了没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扈成却抢先道“主持公道我们此来确实是为这里的百姓的主持公道,也是代表华夏代表前唐向新罗的继承者高丽讨还公道,收复我华夏汉唐故土的,却不是来帮你们弓氏一族复国的” 那人闻言心中一个疙瘩,身子微微一颤,却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道“小人万万不敢求天朝上国帮我弓氏一族复国,只求天朝上国怜我弓氏失国二百载,准许我们向王氏一族逃回公道,报仇雪恨我弓氏一族愿从此加入华夏,成为华夏子民,天朝上国大恩大德,永世不敢相忘” 朱武和扈成两人再次对望一眼,心说原来是来投靠啊,这个自然不好拒绝,虽然两人都下意识认为这事绝没有这么简单,心里有些不愿意接受弓氏的投靠。 可毕竟梁山军的告示都贴出去了,除了释放奴婢贱人的公告外,更是详清楚明白的写道海东之地原为华夏汉唐故土,这里的百姓都是华夏皇帝的子民,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成为华夏子民。 朱武不禁笑道“你说王建篡了你祖宗的王位,有何凭证” “小人又祖传玉玺印鉴和传国宝册为凭,还请上**师一观。” 玉玺印鉴就是玉玺在纸上的盖的章,传国宝册则相当于传国家谱,这人从怀里掏出两样东西来,朱武和扈成接过饶有兴致看了许久,倒也像那么回事。 其实两人也不能确定真假,随手又递还给他“就算你们真是弓裔后代,那你们又想如何报仇雪恨” 这人眼中闪过一道凶光道“未保高丽人心稳定,民心思汉,王建一脉自然不能让他们留在这个世上,只是天朝上国乃仁义之国,必定做不成这样的事来免得脏了手,我们却没有这个顾忌,还请上**师能够成全。” 对于王建一族的安置,其实朱武一开始也是倾向于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的,但是林冲却表示不必如此,王者之师做事就应该堂堂正正,滚滚大势之下,想来王氏一族也翻不起甚么浪来。 林冲的设想的便是先把王氏一族押到梁山关起来,只要不让他们回到半岛就行,等天下大定了,他们愿意在华夏本土在监视下生活也行,愿意到海外为一普通百姓也行,总之到那个时候他们也造不成什么威胁了,不如就让他们活着好了。 朱武后来想想也是,只要自己这边能收拾定半岛的民心,能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能他们真正从内心感到自豪,想必过不了几十年十几年,谁还会一心想着高丽,王氏一族也就翻不起甚么浪来了,让他们活着又能怎样。 这才是做大事的大气魄啊 想到此处,朱武当即毫不客气道“据我所知,当初弓裔统治暴虐,虽是被王建部下驱逐,但弓裔却是在逃亡的路上被百姓所杀,可知弓氏失国,非怪他人,实乃咎由自取 我天朝上国行事,向来堂堂正正,王氏一族只要放弃抵抗,我们自然是要优待的,此话休要再提。” 弓某人闻言心中再次打了一个突,心说这些宋人还是沽名钓誉到了迂腐的地步,不过他们弓氏一族虽然确实无时无刻不在诅咒着王氏一族早点灭族亡国,但心里更大的期盼还是能够复国。 于是这人连忙陪起笑脸道“是,是,是天朝上国气度果然不同,小人这话以后再不说了就算只是我们弓氏一族愿为天朝上国效犬马之劳的心思却是可昭日月” 朱武见他一直有些有恃无恐的样子,暗道莫非这人真有甚么凭仗或者很大的实力于是直接问道“你们有此心自然是好的,只是我更关心的却是你们能为我们做什么” 那人连忙道“小人万不敢居功,不过确有见面礼送上。小人略闻天朝上国缺马,此次征讨大军多以步军为主,小人愿为军师献上良马一万余匹” 万匹良马扈成听到这个数字不禁都有些动容,毕竟战马这个东西,只要上了规模,拿钱都没地方买去,特别是这一万匹,加上之前一战的缴获,足够梁山泊此番扩军之用了。 不过朱武却微微冷笑道“万余匹北地良马,阁下怕也是拿王俣的底子做人情罢我闻这开京附近的地域是三韩之地上少有的平原,只怕有一两座牧马坊也不为怪多谢阁下提醒,赶明日寻两个高丽大臣问问,料想他们会争相告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