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9 长公主的别致礼物 (第1/2页)
杨惟爱是特意赶在慕扶疏生辰前来的,为的就是帮她过生日。.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还是赶到了。 慕扶疏也知道杨惟爱赶在中秋节来是为着她的生辰也是为着和她团圆。慕仲君一家子留在蜀地,周家兄弟也在,那边的工场和天一山庄不能没有负责人,留下他们杨惟爱也很放心。 母‘女’两人多日不见,自是亲热的紧。慕扶疏带着她进了月影楼,其实六进院还有个规模很大风景很好的正院琼‘玉’院,慕扶疏一开始就打算留给杨惟爱的,但是没想到她来得这么早,琼‘玉’院还没有收拾好,暂时只能委屈杨惟爱和自己挤一挤了。 这次杨惟爱带来了五百多人,近身的‘侍’‘女’四喜也带来了,杨嬷嬷倒是没跟着来,问及杨惟爱,她一句杨嬷嬷身子不好就没再多说。 慕扶疏觉得杨惟爱就是这点好,杀伐果断不拖泥带水。她的身份一向都是高高在上,觉得下人忠心是应该的,绝对不会给人倚老卖老的机会。杨嬷嬷要用那点子忠心在主子面前邀功可就算是起错了念头。 杨嬷嬷这几年来一直没把慕扶疏当主子,就算是因为崔崇瑜的关系而为杨惟爱不值,也该想着大娘还是她长公主的‘女’儿呢,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甩脸子,给谁看呢? 因为杨惟爱带来的人多,住不下的又安排到了另一个宅子去,中秋节的哺食就晚了。天黑了大半才进了三进院的大餐厅。 食物当然是很丰盛的,慕扶疏还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本来是打算邀阿依帕夏一起过节的,杨惟爱在便作罢了。毕竟是团圆中秋,母‘女’俩虽然很高兴能重逢,心里还是担忧在外的杨翁三郎等人的。 匆匆用完,刚准备回去,杨总管进来递了两张拜帖。 分别是文家和崔家的帖子。 对文家来说,若是按照觐见公主的礼仪,便是要他们下拜帖,若是按照文家‘妇’的规矩,便是杨惟爱主动上‘门’。作为一个前朝公主,杨惟爱身份尴尬,文家倒是很识趣,先呈上拜帖求见长公主,也免得她犹豫不决。 崔家的拜帖就叫杨惟爱好奇了。她才第一天到洛阳,按照‘交’情远近来说,崔家还没到呈拜帖的时候,一般前三日都是亲近人家才会下拜帖,清河崔氏是百年大族,就算杨氏有崛起之势,崔家也没有必要这样急切的贴上来的道理。 慕扶疏确实暗暗骂了崔元启几声。这次出征崔元启自是没有去的,但是也没离开洛阳。因为杨翁和三郎不在,作为外男他不好再留宿在世子府,便在大军出征那日送出城后搬回了崔氏老宅。最近也没有再上‘门’,慕扶疏还以为他想通了,没想到这时候却来了这一出。 由此可见崔元启根本就是一直在关注着世子府的动向! 杨惟爱正百思不得其解,转头见慕扶疏一脸纠结,不由好奇道:“大娘认得崔家主?” 慕扶疏苦着脸点头。 这叫她怎么回答啊!这事儿闹得,难道她直言不讳的说:阿娘,崔家主是你亲爹我亲外祖? 杨惟爱不发疯才怪呢。 好在杨惟爱没有刨根问底,只是拉着慕扶疏往月影楼去,一脸‘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慕扶疏知道她大约有什么东西要送给自己,也有些期待的跟着她往回走,将崔元启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进了房间,慕扶疏看见屋子一角已经堆了几个箱笼,‘床’上也已经换上了新的‘床’褥,被子枕头帐子都换了。桌上还摆着一个白‘玉’熏香炉,里面正燃着好闻的熏香。 杨惟爱笑嘻嘻的指着‘床’前的一个箱笼:“那个是给你的,打开看看。” 慕扶疏走到箱笼跟前,深吸口气打开。 里面整整齐齐的放着叠好的衣服和一个头冠。 衣服是金‘色’打底,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着图案,上面压着头冠,看不清上面绣着什么。 那头冠应该是黄金制,后面是椭圆金丝绕扁方,前面是半圆的样式,上面雕刻着镂空的‘花’朵,正中有一颗硕大的红‘色’珠子,以慕扶疏的眼光来看只能看出这大约是一颗红宝石,边上还镶嵌着其他颜‘色’的宝石,左右两边有垂下的金流苏,做工‘精’美细致,目测重量不下于二十斤。 慕扶疏将头冠拿到一边,将下面的衣服拿出来,看了半天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件朝服。 前世对古董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这件金黄打底,上绣凤凰的华美袍服虽然说不清是哪个年代的朝服,但很明确这就是皇后或者太子妃才能穿的。 金黄‘色’、绣凤凰。很明显的暗示了。 慕扶疏放下衣服,不解的看着杨惟爱。杨惟爱走上前,将箱笼里的另一件衣服扯出来,慕扶疏定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