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第1/2页)
除了沈沁大伯的家具厂,沈沁家的砖厂和制衣厂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沈国的砖厂现在已经不是砖厂了。这几年来,镇上的砖厂越来越多了,虽然沈国的砖厂因为办得早的缘故,很多人买砖都是找他,但生意终究还是被分走了些。沈国觉得不能这么坐以待毙。在沈国同志和徐立业同志商量了之后,沈国决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各种建筑材料,而不是只局限于生产砖头一种。 徐立业组的建筑队也发展成了建筑公司。公司不仅接镇上的各种工程,还接省里的工程,俨然成了一个省里有名的建筑公司。 而王雪和王倩的制衣厂更是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王雪和王倩都觉得沁心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有优秀的设计人才。但沈沁所在的这个小镇,明显是不大会有好是设计师。而且服装行业,做的就是流行,但各种流行因素,往往是从大城市开始,所以他们都觉得,沁心如果想要做大,信息的流动和灵活是不可必缺的。但这些条件,显然这个小镇都满足不了。于是王雪和王倩决定,她们要把沁心搬到上海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上海已经成了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那里的信息和流行都是最前沿的,人才多,机会也多。他们她们相信,沁心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这一决定,沈沁是举双手赞成的。于是,在过了年之后,王倩就要带着沁心搬到上海了。当然,并不是全部都搬掉,毕竟在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所以王倩也只是先在那里建一个工作室,至于制衣厂,还是不动。等到沁心在上海有了一定的根基之后,再考虑制衣厂的问题。 在大家的期待和讨论中,九四年的新年就这样过去了。 时间久这样一晃而过,在大人们都努力赚钱的时候,暑假来了又走了,沈沁和沈智升上了初二,沈正、徐宁远和叶航也都升上了高二。 初二开学还没过多久,数奥比赛又来了。之前沈沁和沈智在小学的时候也参加过一次,还拿过一等奖。不过这次的数奥比赛,级别比上次小学的要更高,是全国的那种。 几人是全国的数奥大赛,学校里就更加重视了,如果学校里真有学生能够在这样全国的大赛上拿奖,那无疑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荣誉。 沈沁、沈智、陈煜和赵杰就成了可能拿奖的种子选手,被老师教过去,好好的说了一顿努力拿奖的话。 当然,沈沁班上参加数奥比赛的不止沈沁几人,章立强,朱晓菲,罗琪,沈毅雯,还有一些其他的同学,也都参加了比赛。针对这次比赛,学校特意把这些各个班级参加比赛的学生都集中在一起,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候给他们上一些相关的训练课。 沈沁自从小学那次的数奥比赛之后,虽然对做数奥题目不想之前那样手不释卷,但也是在有空的时候会拿出来做几题的。这样子断断续续做下来,这几年下来,沈沁竟然也都坚持做了下来,就是升上初中后也有再做。对于沈沁来说,偶尔做几道奥数题目,也是消遣时间的一种。而且沈沁不只是做数奥题目,她还做英语的和科学的。也因为沈沁的这个做法,沈智、陈煜和赵杰他们都受了沈沁的影响,也是把做奥数题目当成消遣娱乐的一种。沈毅雯在刚开始知道沈沁他们有这个习惯后,对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谁会没事把做奥数题目当成消遣的?当然惊讶归惊讶,沈毅雯最后也被沈沁他们影响,接受了这种消遣方式。 所以,这次的数奥比赛对于沈沁他们五个人来讲,也没什么特别的。这次考试,他们都是很有信心的,就算出不了省到参加全国的比赛,省里的比赛他们还是能够参加的。 对于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要用来训练,沈沁很是怨念。这样就意味着她自己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这是沈沁不能接受的。但她做为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况下,是根本没理由推掉这些课的。沈沁再补愿,也只能是生受着。 很快,镇上几所高中之间的选拔比赛就来到了。沈沁班上的几个人毫无疑问的拿到了去省里比赛的名额。 省里的比赛还是安排在周六。沈沁他们一大早就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坐车去H市。 考试的地点是H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