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实验新品 (第1/2页)
初五是年假的最后一天,初六开始民众生活渐渐恢复正常,那些因为过年而暂时歇业的店铺重新开张,学堂复课,尚书府外前后几条街又热闹起来,李文芳暂时放下压力井机头的设计,请人给大姑家送信,借大姑丈等老铁匠的手,订制了铸铁容器和高炉,玻璃溶液的高温达到一千五百度,必须小心又小心。 现在她有稳定的生活和充足的资金,不会有人反对她的实验行为,机会难得,可以进行制取玻璃的反应实验了。 单一的二氧化硅就能做成玻璃,也就是石英玻璃,加入不同的化学物质可使最终的玻璃成品拥有更多特殊的特性,李文芳眼下不需要那些特性,她目前的第一目标就是用石英玻璃做出滚圆的玻璃球,然后再往生活器皿上靠拢,等工艺技术娴熟了再考虑用石墨模具批量生产需要的实验器皿。她相信兵部的工坊里一定有石墨这种冶炼材料,尽管不一定是叫石墨这个名字。 李文芳透过陶飞,请木工用木头做了几个玻璃球的模具、从皮革匠那里订制了皮围裙皮手套长筒皮鞋,再通过大姑丈弄到了让能玻璃变色的化合物,也是冶炼上常用的添加剂。一切准备妥当后,她把玻璃实验室设在了尚书府前院西头的一个无人小院里,离卫兵们住的院子很近。 得知李文芳要在尚书府设高炉,大家都懒得表示惊讶和好奇了,人们琢磨着这才该是李文芳从祖父那里学到的真正本事。为了改建房子,还特意跟工部报备,让工部的工匠们把预定为玻璃工坊的那几间厢房中间全部打通,到工人们依约来垒高炉时,很多人都过去看热闹,仅仅是因为高炉这东西一般地方见不到而已。 全套准备陆陆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才搞好,这一个月里,李文芳也没白闲着,她买了制作琉璃的书来研究,看琉璃工艺上推导玻璃工艺,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石英砂用途很广,李文芳依旧透过大姑丈买到了普通石英砂,她的目的只是寻常的玻璃制品而已,用不上精制或高纯等级的,等她哪天技术纯熟到可以生产高级玻璃时她再考虑。 啊,对了,她还需要钻石做玻璃刀,不然将来要是生产了平板玻璃却无法切割那岂不麻烦了。 看来她还要留意一下京城金楼的商品,或者跟使馆区的外国商人们打听一下,幸好钻石尚不在急需物品里,她有充足的时间来寻找,要实在不行,她甚至都有备用方案,就是直接制作合乎尺寸要求的石墨模具。 这个备用方案看上去很不计成本,她希望没有要用到的那天。 工具和材料都一切就绪后,李文芳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照着开列的实验进度表,一步步地进行着玻璃制作方面的研究。 李文芳觉得也许她真有高级技工的天赋,又或许是这个身体遗传了来自李仲的技工基因,十多天后,她成功地用模具做出了二十多颗透明的玻璃球,大喜的李文芳把玻璃球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将技术工艺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紧接着拿来其它原料,开始尝试制作彩色玻璃球。 不同的化合物让玻璃变不同的颜色,但添加时机有讲究,手边上没有指导书,李文芳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cao作,在每一个反应进程中添加化合物,一旦错误就从头来过。几天后她才做出了第一批蓝色玻璃球,喜得她赶紧把相关文字数据都记下来,继续实验。 有了一个顺利的开头,后面的同类成品就是不断地重复前面的技术过程,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李文芳一共做出了六种颜色的玻璃球,尽管有些珠子的颜色看上去好像不太均匀,但兴奋地她管不了那么多,她将所有的玻璃球拿回住处,她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跳棋盘,她把珠子放进棋盘里,多余的留给男孩们当弹珠玩。 当天晚饭后,李文芳叫了小丫头们进来下跳棋,跳棋规则简单一学就会,玩过几遍后一辈子都忘不掉,丫头们玩得大呼小叫,争论着跳子的时候有没有算错距离,引得婆子们也过来看热闹,男孩们则在外面未融的雪地里借着廊下灯笼的光亮蹲在地上打弹珠,时不时的能听到他们为了谁的弹子有没有切实打到目标而争吵不休。 内院的丫头们听到外面的动静,好奇地站在穿堂前张望,有两个眼下没事的,干脆就走出来,先看男孩们玩弹子游戏,又在李文芳房里看她们下了几手棋,觉得很有意思,可又不敢再多呆,在得到李文芳的许诺,下次也给她们弄一副跳棋后就匆匆回去了。 三天后,李文芳依约给了内院的丫头们两副跳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