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67 鼻烟壶 (第2/2页)
"这和景德镇瓷没法比,景德镇的瓷是真瓷,埋在土里上千年都完好无缺.而这瓷瓶如果埋进土里,没多少年就化成土了." 梅朵说,"这不是好事吗,很绿色啊." 楚濂说明,"那就不能长久保存.成不了古董了." 梅朵说,"不要埋进土里,不就能长久流传了" 楚源说,"时间久了,这种瓷器就容易碎裂,也不容易保存.欧洲人学了中国的烧瓷技术,自己又搞出了瓷料的配方.瓷胎中因为有玻璃原料的的加入,所以瓷胎显的晶莹剔透,但是,这种瓷用久了就易碎.所以很少有保存下来的." 梅兰妮问,"你们的瓷胎就是英国配方了" 三胞胎说,"还是娘英明.这就是叫作骨瓷的." 梅朵问,"接下来你们就在上面画画" 齐逸说,"用玻璃白的彩料打底,然后,再画上其他颜料.这样,画出的画有国画的效果." 梅朵又问,"人们说的珐朗彩也是这样画上去的" 楚源说,"是的,只是珐朗彩现在很难得,我们就只能做粉彩." 梅朵又指了几个小杯,"这难道是酒杯" 齐逸解惑,"这是鸟罐,鸟缸.满人喜欢养鸟,投其所好." 要画这些小物件,也是个大工程. 冬月上旬,老乐运粮回来了.他买了七十担谷,五担米,十五担小麦,二十担玉米. 梅兰妮一见,差点吓昏了,穷她前世今生,她哪里见过这么多粮食.怎么储藏 这问题不劳她cao心.老乐,鲁妈都对储藏粮食有经验.东排房里的的空房被安排了储藏粮食. 老乐告诉梅兰妮,一担谷是七百文五十文,一担米是八百六十文,一担小麦是七百二十文,一担玉米三百文.一船的运输费是十两. 梅兰妮快速的心算了一下,这一共的成本是一百两左右.这些粮食吃一年有余,觉得挺合适. 老乐见梅兰妮秋季收粮,觉的这个主母靠谱,中国人一直有储粮的习俗.稍有家底的人都会储上三年的粮. 梅朵帮着梅兰妮算了一下,在家庭会议上提出在收些粮食回来,以备荒年,家里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 梅兰妮提出,如果有可能,直接从乡里人家收棉布.家里人多,总要穿衣. 这个提议也通过了. 梅朵还要求老乐收些稻草来养驴. 于是,老了很快的又去乡下了,这次他要去稍远点的地方,金坛那个方向.原本,他见华家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人口,会有很多的事情,结果,见他们都能搞定. 在他看来,梅兰妮只是一个普通主妇(其实他也没看错.)没想到管理一个大家庭也游刃有余.心下对梅兰妮的敬意大大的提高了.并对梅兰妮的决策,也很拥护.觉的自家主母的眼光很远大. 这是一个集体的决策,当然会让他折服. 先试的是养鸟的罐,缸,加上一根细小的鸟勺,这是添鸟食用的,一个细长嘴小壶,这是填水用的.这四件上画了玫瑰和牡丹,蝴蝶.颜色很艳丽,这样更能吸引眼球.画好后,就先烧了,出来的结果,自然是美不胜收. 好物件,要有好包装,他们去林永青那里定了一只有盖的竹匣.把碎绸填在里面,放上四件小物件.再铺上些碎绸缎,该上竹匣盖,外面用丝带扎好,打上一个蝴蝶结. 这大大鼓舞了三胞胎,他们日以继夜的画了起来. 冬至,这年是冬月二十.有了鲁妈和梅香的主力,全家人都吃上了冬至饺. 梅香和鲁妈的关系已经正常了.只是在细心的观察下,还能看出梅香的疏离.相对来讲,她对梅兰妮更为信任些. 马上要到腊月腌制的时候了,今年家里人多,自然要多腌制些东西,梅兰妮就让梅香告诉鲁妈,早些把缸盆之类的准备出来.男孩们的棉鞋已经做好了.梅兰妮照着简化了的虎头帽的式样,给每个男孩裁了顶棉帽,再有一人一幅棉手套.也是分给了梅香,鲁妈做. 边峰和秦炼日日也很忙碌.边峰还要做一些侦察工作. 梅朵种的蔬菜,已经有一部分供应家中.梅朵记着帐,要看能节省多少钱.梅兰妮每日买菜时,就报蔬菜的时价给梅朵,供她参考.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因为要到腊月了,家里有许多地方要用钱,梅兰妮叫了边峰来,让他去一次无箴绣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