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作坊 (第2/2页)
,好在自己爹心灵手巧,能够想出用柴油发动机和石磨来替代面粉机的办法。徐欢美滋滋的想自己爹这水平就是搁在30年后,那也是个DIY达人啊! 村长徐书礼昨天也去了他家,见徐保兴真的捣鼓出了磨面机,心里也替他高兴,他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吆喝了一下午,全村的人就都知道这消息了。 徐欢也和大妮儿一起到邻居家里都通知了一遍,附近的邻居很快就知道了这消息。李奶奶这两天刚想往镇上磨点玉米面,听了这消息,就和孙子一块儿背了40斤玉米过来。 徐保兴看见了忙帮着把玉米扛了进去,笑着说:“婶子以后要磨面,就直接跟俺说一声,俺去给你扛过来!” 李奶奶笑着说:“那感情好,这往后啊,俺也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她家儿子媳妇外出做工了,家里只剩她和上初中的孙子,到镇上去也不方便。 村里人听说徐保兴开起了磨面的作坊,都感到很稀奇,要知道一台磨面粉的机器可不便宜,虽说徐书敏在市里上班,比一般家庭要强些,可他家里人口也多,不见得就能买的起磨面机。况且即便买的起磨面机,村里也没电啊?这十里八乡那么多人家,也不是没有富裕的,可只有离市区最近的镇上才有电。大家伙这么想着,来徐保兴家看热闹的人就越来越多。 徐保兴正打算帮李奶奶磨玉米面,见家里来了不少人,就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他麻利的将玉米粒堆到磨盘上,开动了发动机,轰隆隆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等村民们亲眼见到黄色的玉米面被简陋的机器磨出来时,这才佩服起徐保兴来,都夸他心思巧。跟悦娥交好的董玉珍也跟她窃窃私语,感叹着悦娥的日子总算快熬出来了,悦娥听了只笑着不说话。 玉珍想起婆婆说这两天想磨点儿白面就问徐保兴:“咱这机器能磨白面不?” 徐保兴笑着说:“85粉没问题,太精细就不行了。” “咱村里谁家敢吃的恁精细,说这话可不臊俺呢,俺回去拿麦子去!”董玉珍笑着说,跟悦娥打了声招呼就回去了。 徐保兴将磨好的玉米粉帮着给装进袋子里,李奶奶笑着问:“一共多少钱?” 徐保兴昨天夜里就和媳妇订好了价钱,两人商量好磨玉米的价钱和镇上的一样,白面的价钱比镇上便宜些。 这会儿听了张奶奶的问话就笑着回答:“玉米粉和镇上的价钱一样,也是3分一斤!” 又冲着村里的人说:“俺家磨的白面没镇上的精细,价钱比镇上低两分,6分一斤!” 张奶奶听了觉的价钱也公道,就当场把一块两毛钱给了徐保兴。徐保兴也没推脱,笑着接了,他知道以后要在村里做生意就不能只顾及人情面子,不然以后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村里人听着徐保兴报的价钱也觉得实惠,特别是磨白面的价格,在镇上磨白面要8分一斤,虽说能磨的精细,可农户人家谁敢吃那么精细?荒年的时候连麦麸子都吃不上,现在虽说能填饱肚子了,可谁家也不敢糟蹋粮食。 等玉珍拿来二十斤麦子过来,村民们都在一旁看着,徐保兴在孙木匠那儿定做的箩柜就派上了用场。十分钟后,村民们看着白色的面粉果真磨了出来,这才相信徐保兴的话,有那心急的人急忙赶回家拉麦子去了。 整整一天,徐保兴两口子都没闲着,连徐欢和大妮两个小丫头都在一旁帮忙。徐欢一本正经的帮爹算着该给人找的零钱,大妮也在一旁一分一毛的对着钱数。 村民们都直夸两个小丫头聪明,徐保兴笑着说:“是孩子他爷闲了就爱教她俩数数,瞎学的!” 听了这话村民们又是一片羡慕声,都说这徐老师有学问,连两个小孙女都教的这么好。 悦娥听着村里人夸自己两个闺女,心里也觉的很自豪,她家这两个闺女从小就聪明懂事。她又想着以前受的那些苦,就觉的玉珍说的没错,自己的罪真是没白受,有这俩乖巧的孩子,自己受再大的罪也值了。 这天徐家直热闹了一整天,等到天快黑人才散了,一些没排上队的人家都约好了明天再来,还有些人说着要给自家亲戚报个信,以后磨面不用往镇上跑,只来徐家村就可以了。徐书敏晚上从市里回来,听大儿子说磨坊的生意还可以,他也放了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