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八 先生 (第1/2页)
孩子的教养问题,不管是搁在哪朝哪代,都是个大事件。随着小九一天一天的长大,这件事儿在可贞心里也日益放大了起来了。 要说,南方文风盛行还是有好处的。像是金陵府的这些个望族中,虽说也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到底都是书礼人家,都很看重姑娘们的学识,也很注重修身养‘性’,真是很少有姑娘小姐是不念书识字的。而且不仅都念书识字,还有好些人家不但当母亲姑姑的言传身教,到了年纪送去家学念书,另外还都是要特特的为姑娘们请了坐馆先生、琴棋师傅回来教导的。 只不过,愿意出来教导这些小姑娘的大多都是年逾五旬六旬的老迈之人。毕竟,若是太年轻的,有没有人肯这么‘混’日子且两说,大宅大院的也忌讳不是。 因此上,念书识字虽没有问题,可这书是不是真的读通了读懂了,可就两说了。而且到底是‘女’孩子,是不可能按照教导男子的那套模式来教育的,在书目的选择上也都是有讲究的,这范围也是很狭隘的。 所以和上辈子想要上个好学校一样,可贞也是一心想要找个好的坐馆先生回来授馆。 虽说白氏一直觉着可贞自己就完全可以教授小九了,不过可贞再是不敢有这个想法的,她自己野路子出身,有些思维模式到现在都没能扳过来,怎么敢去教授小九的,所以还是倾向于给小九找个好先生。 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贞便找上了苏铎,让苏铎帮自己察访一个好的。 小九去年过完五岁生辰后,苏铎举荐的坐馆先生方先生就走马上任了。 这位方先生是苏铎苏铸考察了很久之后才举荐给可贞的,出身人品学问都不错,只不过因着更擅长诗词歌赋。所以考到四十多岁,还是举人一个。虽说家里也薄有产业,可也经不起念了这么三十多年书的,再是没有能力去走大挑的路子的,所以只好出来给人做幕僚当西席,后来又辗转被人介绍给了苏铎,苏铎考察后,就留在书院里当了教席,专教琴棋书画这些修身养‘性’之物。 小九渐渐长大,苏铎问过了方先生的意愿后。写信给可贞通气,可贞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了。 而通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可贞对这位方先生也很是满意。 旁的不说。起码他不曾怠慢小九。不管小九问什么,他都不会敷衍她。不像可贞听说过的那些先生,有的就让你死记硬背,总归老祖宗也有老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而有的三两句简短的一解释。也不管你真懂还是假懂就翻到下一页了。所以在可贞看来,这态度怎么样是再最要紧也没有的了。否则你学问再深,觉着只是一个小姑娘不肯尽心教学,又有什么用的。 然后,说句实在话,这位方先生还真的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也让可贞长了一番见识了。 不过虽然可贞已是很满意了,可到底还是要问问苏慎的意见的。 而苏慎也是非常关心小九的这位先生的。虽然他和这位方先生也算是老相识了,毕竟以前苏慎还在书院念书的时候,方先生已是在书院教授琴棋书画了,对他也是有两分了解的。可到底这会子是给自己宝贝闺‘女’当西席,自然是要上‘门’拜见了解了解情况的。 所以晌午从家里出去后。没有直接去三堂,而是拐了个弯。去了趟方先生住的小院和方先生恳谈了一番。 “方先生学识人品都没得说,人虽温文有礼,可教起学问来却很是严格,是个合格的先生。”又把方先生赞小九聪明灵秀的那些话说给可贞听,借‘花’献佛道:“到底是她娘亲教的好。” 可贞斜了他一眼,“得,我可不敢当。你闺‘女’可说啦,是因为爹爹娘亲都聪明,所以她才这般聪明的。”把小九的那套理论说给苏慎听,“看看,什么都不曾忘了你呢!” 苏慎大笑,搂着可贞亲了又亲,“这也是你日夜想我,不停的念叨我的缘故。” “你小声些,别把孩子吵醒了!”可贞急的去捂他的嘴,却被他拽着手,糊了一手的口水。 可贞又好气又好笑,狠狠的拧了他两把下‘床’洗手,想了想,就往立柜那走。 苏慎眼见可贞洗了手不过来反往一径外走,急了,忙赤着脚跑了过来,“蕴儿你去哪?” 可贞一愣,随后便笑了出来,“我能去哪,我就去拿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