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何罪之有?! (第1/2页)
“春荼蘼,你要干什么?公堂庄严之地,怎可如此轻侮?”刑部尚书万大人拍案而起,“正审案之中,你弄来歌舞是什么意思?嘲笑我大唐律法吗?” “万大人,您别阴谋论好不好?”有皇上壮胆,春荼蘼毫不客气顶回去,脸上却笑眯眯,让人无法继续生气,“凡事,您总是往坏处想,好像我身为小民,就一定要和官做对。” “那你这是……”大理寺卿于大人又来打圆场。 “大人,我这样做,绝不是戏耍于公堂意思,只是要说明本案之因。”春荼蘼正色,“很多时候,口说无凭,不如让大家亲眼验证。这还有个说法,叫案件重演。事实上,这是刑侦手段一种,能做到心明眼亮,比任何言辞都有说服力。” “这丫头,花样真多。”韩谋低语,是第二次给春荼蘼这种评价。 三位审官距离他很近,所以虽然他很小声,可那三人虽然背对他,耳朵却竖得比兔子还要长,此时完全听到,又体会到他语气中并无怒意,反而很感兴趣样子。于是,于大人就连忙说,“好,那你开始。但若无放矢,必追你之责。” “是。”春荼蘼敛衽为礼,回身挥挥手。 公堂中间巨大空地上,有十几个人来回穿梭,摆上了简单布景。接着,众人惊异目光中,歌舞者上前,照之前排练,开演。 大唐还没有戏剧,但歌舞表演造诣很高。皇家歌舞乐坊和教坊,归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及衣冠之属太常寺统管。具体。由下属太常礼乐宫负责。除此外,民间乐坊、教坊也很繁多,达官贵族之家,多有蓄养私人乐舞者。 这些乐舞不仅仅是唱唱诗词歌赋,或者跳跳春花秋月,也像现代歌舞剧一样有故事、有情节,目前民间流行,就是太祖皇帝大败突厥戏。 春荼蘼接到这个案子,很清楚核心一点就是说服力,就算影子有罪。也要让人觉得有情可原,说服所有参与审判人,觉得他其实无辜。管他并不无辜。可是要让人明白,他这样做有充分理由,因而值得原谅。 她想过很多辩护方法,后天牢见过影子,之后又求见过白相之后。突发奇想,决定要排一出戏,把前因后果演出来。因为……艺术嘛,容易加工润饰。艺术家做了不着边际事情,也比较容易让人放弃追究。 这些天她忙得晨昏颠倒,双眼红如兔子。不是埋首于律法,而是写剧本、排歌舞剧。当然是暗中进行,而且大萌和一刀奉命去寻找证据支持。十天时间。她一共写了三出戏,排演了这一出,另两出花钱印了数十册。要知道古代印刷不发达,书是多么贵奢侈品啊。春荼蘼下了血本,希望之后跟皇上能要回来。 而且。无论剧本还是演出环境,她都借鉴了现代戏剧要素。比如那些立体布景。她亲自画出,由韩无畏找了好木匠做,还上了颜色。而歌舞者,是康正源从太常礼乐宫借来人,个个都很有才华,歌舞配乐什么,根本没让她cao心,她只负责了故事。要知道上大学时,她可是戏剧社活跃人物。这是她除了法律外,惟一擅长东西。 所以,大堂上一演起来,很就吸引了所有人心神。包括,看起来很不配合万大人和夏大人内。韩谋是对韩无畏使了个眼色,把屏风都撤掉了,以便观赏得清楚明白。可惜众人注意全歌舞上,竟然都没人注意皇上露了天颜。 故事很简单,但配上音乐舞蹈,还有演员投入感情,真很引人入胜。是说突厥人被驱走之前,镇守南方蛮夷之地一位汉王,打算推翻突厥暴政,恢复汉人江山。这位汉王手下有一个白姓军师,无意中救了一队流落四地乐舞者,就收留了,打算排演歌舞,留作慰军或者接待来使之用。而乐舞者中,有个六岁小男孩,长得很漂亮。巧合是,与那位汉王喜欢且被封为世子儿子,长得特别相像。 有一天,汉王儿子到白军师家里去玩,那个小舞者远远看到小世子,立即为小世子天生威仪所震慑,突然生出强烈仰慕和崇拜之心,想做小世子手下,追随他、忠于他,为他鞠躬瘁、死而后已。 可惜,他只是乐舞者,地位非常低下。他也没有练武,不能做小世子侍卫或者士兵。于是他着魔一样模仿小世子行为举止、想耗自己一生去扮演那个人。让人们知道小世子各种好,不因为地位太崇高而被人误解。他还愿意代替对方做任何事,用这种方式效忠和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