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招工与意外的情况 (第1/2页)
开一间制衣厂,不是动动嘴皮子说几句豪言壮语就可以做到的。实际上开工厂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而且要做得完善。 就以招工为例,就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陈楚马上做出决定。 包不包工人的住宿如果包的话,又从哪里租房子给工人们住对没有住工人宿舍的员工要不要进行住房补贴补贴多少现在的工价行情如何对熟练工人要不要补帖要不要对员工承诺工资保底一个个的问题,都要认真考虑。 就以住房补贴为例,在大裕村这样的工业区,一间好一点的平房单间,价格大约在一百八十元左右,这样的单间可以住四个人住宿条件参照初高中学生宿舍。如果有员工要求入住工人宿舍但工厂没有床位不能满足的话,老板只能让工人自已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情况下,老板如果每个月不给几十块住房补贴的话,工人心里肯定有意见。 不要小看这几十块钱补贴。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几十块钱补贴,工人对工厂就完全没有归属感,如果他有一天找到一间待遇差不多的制衣厂,说不定马上拍拍屁股,毫不留恋地就跳槽了。 重生前,陈楚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员工跳槽。制衣厂生产的流程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员工跳槽虽然会和老板通报一声,但要在几天之内招到一位技术过关、称心如意的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招到的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员工。 2004年前,真城一带制衣厂资方是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比如说招工,制衣厂老板们的感觉就是这满大街都是工人,还怕招不到工人吗至于制衣厂的工人们,你们领着我发的工资就得给我好好干活,什么嫌老板我脾气大总是骂人不想干了那就结清工资给我滚蛋吧 但重生十年的陈楚却很清楚,就在2005年夏天,珠三角第一次爆发“民工荒”。制衣厂的老板们突然发现,他们很难招到工人。再从2006年起,每一年春节后招工,工厂都得提薪才能招得够需要的员工。从2007年到2011年那几年间,很多制衣厂就是因为招不到工人,缺乏劳动力最后只能倒闭。 熟知未来轨迹的陈楚,是绝对不会犯现在老板们正在犯的错误。前世陈楚也打了四年的工,他很清楚工人心里的想法,制衣厂的工人们是人而不是生产工具,他们也需要尊重特别是老板的尊重。 所以,在招工环节,陈楚就要想法子降低员工的流失率。最起码也让员工感觉到他们的薪酬和待遇是平等的。陈楚很快就决定对熟练的制衣工人暂不进行补贴,至于住宿陈楚打算全包,至于那种想到外面租房住追求私人空间的工人,也不进行住房补贴进行补贴的话,说不定住员工宿舍的工人又会有意见。 把思路理顺以后,陈楚就要开始考虑招工问题。 2004年,大裕村还是那种打工仔满街走的情况。一些在干主道两边的制衣厂,拿着一块黑板,写着空缺的职位自然就会有大把大把的工人过来应聘,对他们来说,想招聘工人完全不算个事。 但是,陈楚制衣厂的情况却不同。他的工厂离着主干道几十米,除了在这里租房子住的熟人以外,没有陌生人会到的旮旯,想在这里挂一块黑板就招到人难 招工这一件事,看来要麻烦一下冯希凡了。正骑着摩托车回出租房的陈楚,心中如此想道。 下午四点半。 因为晚上还要出摊,所以陈楚提早花三十多分钟就把饭煮好了,现在已经开始吃饭了。 刚刚打扫完仓库卫生的冯希凡,全身上下已被汗水湿透,他像个大字一般摊坐在椅子上,双手无力下垂动也不想动了。 “希凡,过来吃饭。”把饭菜端上小桌子后,陈楚招呼道。 “没胃口”冯希凡的声音,沉闷而有气无力。 “怎么了,不舒服”看着平时生龙活虎的表弟突然像变成病猫,陈楚的声音也带上几分关心。 “没事,就是搞了那么长时间的卫生,有一点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