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生死契阔 (第2/2页)
默默地在竹简上写道:“梦里醉,凝眸泪,书卷香盈袖;残月晖,只影斜,此夜不成寐。”她终于真正体会到相思之苦是什么滋味了。 “思之不来,见之不得,幻中亦真,得之又失……如此反反复复,却又不能不去想,这样很让人疲累。”玉绣苦笑着说道:“真是应了歌中唱的那一句,情深入骨时,谁人笑我痴?”她此刻才真正体会到jiejie当年的相思之苦。 为了可以把书典撰写完,玉绣必须坚强地生活下来,她种桑养蚕剥茧抽丝,织成丝绸拿到沛县卖给大户人家,也顺便到吕府打听刘邦传回来的消息,可是,还是没有张良的音讯。 (2) 眨眼间三年过去了。 玉绣心中悲戚:说什么‘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离莫相思’如今三年过去,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相思蚀骨,那种痛……子房!你懂吗?她又不得不安慰自己,也许他也是这么想着她的,她深信他的心如同日月。 终于把记忆中的儒家经典全数撰写出来,玉绣把竹简都藏在密室中,小小的密室被这些透着竹香的卷轴所填满。 玉绣来到蚕房,蚕又已经吐丝结茧了,她默默地把茧剥开抽出细丝重复着每天的工作,织成丝帛和平常一样拿到沛县卖,她满怀踌躇地在吕府门前俳徊,三年了,一直以来都是只有刘邦一路杀敌的消息,并未有张良的任何音讯,想必今天进去也是如此。 玉绣刚想转身离开却被吕公叫住,他急匆匆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小翠姑娘,且慢走……”他焦急地说道:“老夫等你好些天了,可算把你盼来了。”玉绣有些错愕地问道:“不知吕公等我何事?” “在几天前,小婿传来家信,让老夫代转一封信函于小翠姑娘!”吕公喜上眉梢地笑道。“信函?!”玉绣无法猜到会是谁的信函。 “跟我来!”吕公转身回府。玉绣跟随在后,吕府的一切她再熟悉不过了,她在花厅里静静地等候着,吕公取来一锦囊交给她,她接过锦囊,说道:“多谢吕公!我先告辞了!”拱手辞别吕公便走出了吕府。 在回秘密据点的路上,玉绣打开了锦囊,里面装着一块衣衫的布条,上面写满了字,她看着这些字迹喜极而泣,因为她认得这是张良的字迹,这是他写回来的,她迫不及待地打开,只见上面写道:“与卿一别三载,只言片语未回,还望玉卿见谅;别后辛酸曲折,三言两语难述;厚感刘公仁义,玉卿安好无恙;持枪血战八方,誓灭暴秦之山河;终有太平盛世之日,与卿共度良宵;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 玉绣放声大哭起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他的消息,她一直以为,他已经让李斯给埋了!如今不但有了他的消息还得知了他的行踪,他现在和刘邦一起抗秦。 回到秘密据点,她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几行字,如同吃了不知疲倦的灵丹妙药,心想:“他在战场上拼杀,我却在这里无所而为!”她低头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子房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她在想,张良既然没死,他手上又没有了《黄石天书》(当然她并不知道那天晚上的所有事情)在战场上如何能所向无敌呢?她很想帮他…… 这让玉绣想到了《山海经》,里面记载的山川河流和地理常识是行军打仗所必备的,于是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把这些写下来送到战场上交给张良…… 玉绣把蚕丝织成帛就留着自己用,她要把《山海经》写在丝帛上,这样携带比较方便,她提起笔略作思索后,轻轻的在上面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经纶满腹无以用,此情此义在卷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珑为君死。” 后面写的便是《山海经》的内容,玉绣省略掉那些神话故事,只写山川地理常识和一些医理药物之篇。 区区的几万字就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玉绣用油布包好写有经卷的丝帛,背上行囊从此踏上了寻军之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