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9章 新生活 (第2/2页)
王世安想起那件事,心里还直发寒,这生意不是说做不得,但一定不能太高调了,让那些官老爷们知道了,那就惨了。 还是种地好啊,种种地,只要努力点,那温饱是不愁的,而且也不怕成为当官的眼中钉,rou中刺。 阿喜只能叹气,知道这次是劝服不了爹了,只能以后再慢慢图之。没办法,本来那次糊涂做牢,就已经让爹有些心惧,后来那个酒生意的惨败,更是让爹心中警惕,而三表舅做的那件事,挤干了太原城里多少几十年的传下的富户,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更夸张的便是那家姓康的,竟然家破人亡。 康家的事情,因为颇具传奇性,已经被各地的文人,编成了书在茶楼里说,编成了戏曲在到处唱。前段时间村里有老人去世,孝子孝孙们就从城里请了一个小戏班子,正好就唱了这出戏——因为这出戏里讲的是孝子孝女,正是太应景不过,而且又是新戏,正好在乡下这样的地方,多唱几场唱熟了,好拿到城里大户人家去表演。 这场戏当时马上就在村里红了,全村的人都赶过去,听着唱完一出,又要再唱一出,听了一遍又一遍。村人跟随着戏中的人物、情节而情绪起伏,台上的人哭,村人也哭,台上的人笑,村人也笑,台上的愤怒,村人也跟着愤怒…… 王世安看的时候,想到上面那个眼睛鼻子都给涂白了的丑角,就是他的表兄时,心中的那番感受真的是的奇特,可是,他的情绪仍然不可自抑地沉到了这个故事里。当看到那个身着官袍头戴乌纱的霍县令大施酷刑,逼那些无辜的百姓拿出全部家财来时,他气愤得捏紧了拳头;当看到刘家那个儿子拖着瘸腿到处奔走告状,却一无所得的时候,他气愤得咬破了嘴唇;当看到刘家的女儿巧儿巧妙周旋在县令和师父之间,给他们制造纠纷时,又觉得心中有点痛快,又有点心疼;最后,看到这个贪财好色的县令终于被皇上下令流放,巧儿借送他,将他一剑刺死时,更觉得痛快无比。可是接下来,巧儿就自杀了……又让所有的人都伤心起来。 几乎村里所有的人,都不满意这个最后的结局,闹了起来,没办法,戏班子只好连夜修改,到了第二天再上台唱的时候,那个结局就已经改了,巧儿刺死县令再自杀,哥哥收拾了她的遗体带回家乡,没想到从她的坟头上长出来了朵漂亮的花,漂亮无比,芳香扑鼻。有蝴蝶闻香而来,在花朵上面翩翩起舞。 当那个饰演哥哥的小生在坟头悲凉地唱着挽歌,而一朵花在坟头慢慢开放,一只蝴蝶飞过来,两只蝴蝶飞过来,三只,四只……一群的蝴蝶围绕着那朵花,伴随着那悲凄的歌声翩翩起舞,村民们虽然不是很理解这个中间的美学意境,却也被这个气氛感动到了,纷纷大声叫好。 现在,王世安便想起了那一幕,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家破了,再赔偿又有什么用呢?人死了,变成花了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阿喜要搬到城里去做生意这样的事情,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张氏很明显,也想起了那出戏,不由得也心生悔意。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就算是后悔也迟了。就算进城做生意能够大富大贵,可是与安稳相比,她宁愿选择安稳,毕竟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差,不缺吃不愁喝的,要说钱,赚得也不少,只是少赚些,只是辛苦些,只是不方便些……但安稳啊。 “那……”阿喜看到眼前的情景,便知道这个搬家的说法,短时间内是不要再提了。但她马上就想到了另外的条件,趁这个好机会,马上提出来:“爹,家里里里外外的活这么多,特别是今年那几十亩新蜡园也养了蜡虫了,以前十亩地,家里都忙得要死,今年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地,怎么忙得过来,”阿喜接着提出了她的要求,“要不,咱们家也买些下人吧?平时不忙的时候,可以帮爹做做家里的事,地里活多的时候,就一起去地里忙。” “又胡说!”王世安马上就想反驳,这孩子说得这样简单,买人的身价银子不说,这人靠不靠得住?会不会卷了家里值钱的东西跑掉?就算这些都没有问题,下人不吃饭的吗?多个人,就要多费一个人的粮食! “我觉得这主意不错。”没想到张氏很同意,“现在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买个人帮忙,那到了收蜡的时候,也不用找江家胡家,跟他们借人手了,各位自己就能忙过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