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断其臂膀(上) (第2/2页)
,自己带大的孩子尚且不如外臣,“他是盼着哀家赶紧让位吧!” “皇上到不至于如此,只是心思不在这里罢了。” 高氏敛目叹道,“哪个皇帝愿意自己的头上顶着一个皇祖母,人之常情。”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过是常情而已。” “你说得很对,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是常情。那你觉得皇上会用些什么样的人?” “这,奴才可是说不好。”康有禄把头低了有低,有些话,点到也就够了。 “只怕你们都是清楚的,皇帝亲政之后,必定会重用新党,推行变法。朝政危矣!” 康有禄想了想,近前言到,“陛下,奴婢刚才听孟姑娘和几个宫女一起做饮子,用的方法跟之前不大一样,孟姑娘说,‘既然是用新法制的,总得她亲自看着才能放心’。” 高氏听了颇为动容,“你去把世瑶叫进来。” 世瑶刚出了大殿又被叫回去,心中实有几分惴惴之意,“陛下。” “刚才听康有禄说你进的饮子是用新法制的,可是有什么不同。” “回陛下,臣女是用糯米先熬制了米酪,在井水中湃过,再兑上的新鲜木瓜汁子和一点点的蜂蜜,米香之中混合着果香,口感也更醇厚一些,并且不会太过甜腻。” “你亲手做的?” “是。” 高氏道,“这种小事,交给宫女也就是了,何必你亲自动手。” 世瑶微微笑道,“因为跟宫中之前的制法不大相同,虽然细细的嘱咐过她们,不过,还是自己亲自盯着,才放心一些。” 高氏深深的看着世瑶,半天才说了句,“你很聪明。” “臣女不敢,不过是胡乱弄的,好在给许多人都尝过,没有问题才敢献到陛下跟前。” 高氏抬头问道,“大家都说好吗?” “众口难调,臣女并不觉得所有人都真心喜欢,不过看在臣女亲手所做的份上,大家都肯给一两分的薄面。”世瑶说完,端起玉碗捧给高氏,“臣女亲自尝过,虽然不是顶好的,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请陛下尝尝。” 高氏笑着接过,“你倒是诚实。” “臣女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谎。” 高氏却道,“没想到你一个女子,竟然能跟吕公的看法不谋而合。” 世瑶听了可是松了口气,看来这世上唯一不能变通的大概只是司马光一人。“臣女不敢,不过是闺阁愚见罢了。” “你这闺阁愚见对哀家却大有裨益,既然皇帝启用新党,推进变法势在必行,那么还不如就在哀家的眼皮子底下变。” “陛下英明。” 高氏做这个决定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吕公只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另立新帝,二就是重启变法。她衡量了再三,也不忍心废黜皇帝。废掉赵煦,她并不是做不到,朝中虽然会有些议论,但是她相信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波,但是,废帝只有死路一条,她终究是于心不忍。 高氏的声音显得异常沉重,“虽然是这么决定了,但事情却要缓缓而为,你不可泄露半个字出去。” “是。” 高氏点点头,“你去给哀家拟道旨意,哀家怜悯章惇等人年事已高,特诏其回京。” “是。” 到底是新法好还是旧法好,世瑶的确是一无所知,不过,有些事情既然难以避免,让它提早发生了,总不至于更糟。况且,赵煦亲政之后,章惇的很多决策不过是泄私愤而已,弄得朝政混乱不堪,君臣二人却洋洋得意。现在把他召回京来,在太皇太后的眼皮子底下做事,总是不会弄出太大差错,就算这人不会感激太皇太后,也不会多感激赵煦,更不会为了刘氏跟自己做对,算是最主要的收获了。 章惇回京,虽然没有任何的任命,但是朝上的人还是看出了蛛丝马迹,无疑都是心绪复杂的。不过,整个朝堂,却没有比赵煦更复杂的了。 赵煦知道高氏不会无缘无故的诏章惇回朝,他一方面欣慰父皇的志向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却隐隐为自己的将来忧虑。章惇、蔡确等人,原本是他一心准备启用的,只等亲政之后将这些人诏回到朝廷,那时候,他们必将忠心耿耿为自己办事,可是,他们若是受到太皇太后的重用,他的算怕可就全盘落空了。 赵煦对此事的忧心,宫里没有一个人能看得出来,甚至高氏都觉得,她可能把一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世瑶若不是了解以后,也会被赵煦的平静给蒙蔽,不过,她既然是知道的,就不会让高氏再生出反复之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