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8 朝堂内外 (第2/2页)
大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十几年间他先后遭遇了赵汝愚、韩侂胄两位风格截然相反的权相,空有无数美好的政治理念却难以展布。好在李璧懂得隐忍,他知道自己在朝中根基浅,没有赵、韩二位那样的家世背景,人脉是要靠攒的。好不容易熬到赵韩去位,他也在朝中崭露头角,无论新旧两党都将他视为南宋朝政举足轻重的扛鼎人物,偏偏此时又冒出来个监国太子。 在与荣王千岁甫一接触试探之后,李璧就明白了,那位爷虽然年轻,也是个很有想法的主儿,而且是极为坚定的那种,考虑到对方逆天一般的来头,与其正面对抗自己会死得很惨,这样一来,不管以他旧式改革家的眼光能否看得惯荣王的一些作法,但为了实现胸中宏图,他还是只有继续隐忍下去,徐图教化良策。毕竟自己……还不算老,而荣王又是少年人心性,说不定过两天就把朝政玩腻味了,或是犯了什么错处,以后只能就教于自己,那也是指得上的事儿,所以他决定还是继续隐忍下去。 此时的李璧自然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忍就是一辈子!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哪怕是个白痴都能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悟出无穷真理。多年以后当李璧致仕之时,交给帝都书局出版了他人生的第一本小说『皇田里的守望者』,此书被视为后世心理悬疑流派的开山之作,据说书名还是由大帝亲笔拟定的。 在世所公认的评价当中,李璧一直是以赵洵的出色合作者和支持者面目出现的,这也使得他在大宋帝国历史中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不过连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历史定位的悄然转变,就是源自于这场肇始于嘉定二年七月中,历时三月之久席卷了大半个南宋朝堂,揭开南宋朝政格局深刻变革帷幕的惊天风波! 史称“嘉定上书”。 暴风雨的前夜,合力掀起这场风波的一干大臣们兴奋莫名,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已经被历史的大手逐渐划拉到反面人物阵营当中去了,反而个个自认为将要开创一个历史新纪元。 叶翥一句总结性发言将众人的情绪推上了顶峰: “此封联名奏折呈递上去之后,郑清之郑大人将署名于首位,而赵方赵大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任何一方!诸公,青史留名正在其时!” 身在鹤林宫的赵洵,右眼皮毫无来由地狂跳数下。 他抬眼看看渐渐阴晦下去的天色,仿佛有所预感似的冲着三省部院方向撇了撇嘴,转过头来与张天纲碰了一杯酒。 使团签约归来之后,张天纲喜不自胜,还真是依着前日所说在前殿摆起了大酒,一盘盘的碎银打赏堆在席前,仆役侍从上去行个礼道声“贺喜”就有钱拿,下来就入席喝酒。 除了使团中人,出奇的是欧阳克也出现在了酒宴上,与张天纲和两位副使谈笑风生,以半个主人身份嘘寒问暖的,俨然就以第二师爷自居了,赵洵也懒得管他。 借着一次敬酒的机会,赵洵跟谢怀远站在一边咬了咬耳朵,从他嘴里大致得知了昨夜的情形。 夜袭皇宫的那群蒙面人最终还是被禁军们从万松岭中搜出,经过半晚围杀,当场击毙十七,活捉十一,剩余三四人带伤逃遁。谢怀远亲自出手擒拿领头的一名枯瘦光头汉子,不过对方极富勇力,手使一柄粗重铜杵舞动开来,竟是急切间近不得身。后来那汉子见禁军越聚越多不敢恋战,与手下几人拼死杀出重围,又逃入了玉皇山中,现下禁军还在继续追捕。 至于由拖雷带领的那个蒙古小使团,本来在宋金即将签署和约的新闻报道出来之后,他们就作势要坚决离开的,结果等真正签下和约,对方又不走了,说是要亲眼见到天朝上国帮他们惩治战争祸首。 按照无相所说,虽然在昨晚的sao乱中,没见到蒙古使团驻地有何异动,但是被打死打伤的一些扮作滇藏边民的蒙面人怕是与他们脱离不了关系,或许拖雷是想就近观察南宋朝廷的后续处置措施,甚至趁便搭救也未可知。 “有道理,”赵洵点点头,“蒙古人做事一向都很有道理……呃,我是说最近才开始讲道理了。一定要让不讲理的蒙古人变得懂道理才行,就像这一次,结盟不成就做出强硬姿态,然后背地里使一些下作手段,等手段不成功了,还能放下身段再次紧紧贴上来,多么富有逻辑性!我喜欢这样逻辑清晰的蒙古人,一旦蒙古人开始不讲理,那我们就要小心了,不过我相信他们是不会有这种机会的。拖雷想干什么就让他去干罢,多让他学习一下我们天朝上国的待客之道,无相知道该怎么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