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九阳_207 郑党新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7 郑党新计 (第1/2页)

    众人闻声一看,刚进来这人身形瘦削,三十多岁年纪,眼睛不大而极有神采,正是书舍人余天锡,向来被郑清之倚作智囊的人物。

    见是他到来,郑清之眼睛一亮,埋怨道:“纯父,何来其迟也!来来来,方才我们商量了几条对策,正要听听你的高见!”

    余天锡向他躬身一礼,又和其他四人见礼,这才道:“请道其详。”

    当下还是由叶翥把众人的讨论和郑清之的安排简单复述一遍,而余天锡只是在听到川赵柬请战蒙古时皱了皱眉头,其它时间都是不置可否的样子。

    讲完后,郑清之问道:“纯父,你意下如何?”

    余天锡沉默片刻,废然一叹道:“郑大人,你可知祸事在眼前了?”

    大学士宣缯向来都看不惯余天锡这般故作高深的模样,抢先开言道:“有何祸事?别说荣王至今仍未露面,算他已到临安,只要按郑大人这几条去做,我看也是稳赢的局面!”

    余天锡摇了摇头:“莫非各位还是瞧不出皇的心意么?前日我等将荣王在朝的势力压制下来之后又荐入了贵诚殿下,彼时那般鲜花繁簇的局面,若是皇有意,早允准易储了,却拖到今日仍是不开金口,其意为何?还不是在等着荣王归来,父子讲和罢了!当此之时,各位大人却仍要坚持易储之议,恐怕今日倡议之人,他日是荣王报复名单的要紧人物了!请各位大人教我,如果这还不是祸事,那什么又算是祸事?”

    余天锡的说话风格一向如此,郑清之早习惯了,而其他四人即便听得牙根子发痒,一时却也反驳不得。不管怎么说,余天锡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并非没有想过这些,只是被眼前的大好局面蒙蔽了心神,暂时管不了那么多而已。

    叶翥沉吟着道:“依纯父看来,易储之议只能暂罢,当下倒是该把推动宋蒙联兵放在首位了?”

    余天锡击案道:“正是如此!这可以说是我等免祸的一个手段了,要说皇必然反对易储的话,对于收复故土一事却会大为动心,这一点连荣王也是极难阻拦的,只要我等抓住这一点,说服皇早下决断,哪怕将来荣王扳回朝格局,但是在与蒙古联兵伐金之举,却是我等得了圣心,便是和荣王打平了这一局,今后还有和荣王重新较量之机,若是一味纠缠于易储,再被荣王反了先手,那时是一败涂地的局面了!”

    类似这种丧气话刚才叶翥已经说过一次,还挨了郑清之的训,但现在余天锡说得更为直截了当,也更为难听丧气,不由让郑清之的眉头深深皱起,陷入了犯难之。

    黄黼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等着大人们做出决断,他那里才好发起书,至于怎么咬,他自己并无定见。

    郑侨捋须道:“纯父也是老成持国之言,先定伐金之策,以后再徐图易储之事,似也耽搁不了什么?”

    郑清之叹道:“我如何不知这才是稳妥之道?可是荣王监国四年多来并无太大过犯,这次可说是最好的一次机会,错过了今朝,我担心今后我等再无翻身之机,只能对荣王听之任之,推行他的所谓新政,则名教大义何存?况且如此一来,那李璧是定然要复出的了……”

    说至此处,郑清之忽然从心底深处泛起一阵难言的悸动,仿佛竟是预感极准地看到了自己黯然离开南宋朝政枢,甚至可能被远谪边州的场景。一想到这里,他浑身控制不住地打了几个冷颤。

    余天锡安慰道:“郑大人正当盛年,便是暂时避让李璧一下又能如何?只要伐金之策早定,荣王和李璧那里与蒙古人向无瓜葛,是做不了什么事的,皇必然还是要倚重大人去联络蒙古人,那样才有收复故土的可能。”

    叶翥点头道:“此言有理,蒙古使团被荣王晾在临安多日,最后还是我等先联络的,那些蒙古人无不感激莫名。另外,若是我没猜错的话,纯父是刚从拖雷那里回来的吧?”

    余天锡看向叶翥,二人惺惺相惜般地会心一笑。余天锡道:“拖雷大人对我方的拖沓行为深表不满,伐金细则都谈好了,却迟迟不能签署协定,也不向金国出兵,甚至连皇都没做过表示,再这样下去,拖雷大人要带人返回蒙古了,他可不想在临安无所事事,急着回去跟金人打仗呢!”

    郑清之忙道:“那可不能放他们走!纯父,你要替我将拖雷安抚下来才行。”

    余天锡一笑:“大人放心,拖雷大人那里我已说好,这两天务必要给人家一个确信的。适才下官听到叶大人的建议,我亦深以为然,昔年陛下甚为关注军战备,还亲自提拔了几名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