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三章:石家贾家 (第2/2页)
不被妯娌压迫、不受婆家管束……最好是自己分家单过! 给未来干侄女女婿定下若干选择标准,唐果心事放下,窝在床上睡起了中午的大头觉。 她这些条件别人是不知道的。所以,那些有所图的人家仍旧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着。 一等公石昭府邸。 石昭又在对着扇子发呆。 团扇之上,美人长眉轻蹙,面带薄愁,天人一般的风姿。 “小公爷,太太来了。” 石昭迅速将扇子收起来,起身迎出去,躬身施礼:“太太,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听翠玉说,你中午又没吃多少东西?”中年美妇面带不悦:“挺大个人了,也不知道爱惜自己。又一个人在这儿看画了吧?” 石昭盯了翠玉一眼,淡淡道:“回太太的话,儿子昨晚上吃过饭出去跑马,有些伤胃。故而今儿一日不食,也是养身的意思。丫头们无知无识,懂得什么?太太莫要听她们胡扯。” “你们下去吧。”中年美妇赶走家奴,对石昭道:“儿啊,你的心事为娘明白。打听着那林家姑娘也算是个好的。只是旗民不婚,林家虽是书香门第,但那姑娘父母双亡,林家没有爵位,族人又都是不成气候,只有个林岳,终究和咱们家不大相配。若说做个二房……” “太太!这话莫要再说!林海生前是二品大员,二品官员之女做二房,除了皇家,谁配?至于那旗民不婚,管的主要是旗女。从立国到现在,汉女嫁旗人的事,多的是。单咱们族里,堂伯他们家是正经的汉人,先帝时就出了个永寿宫妃。再有,总来咱们家的揆叙,他夫人耿氏,那也是不在旗的汉人,您不是见过好些回呢吗?照儿子看来,皇上一再抬举汉臣,又与两白旗多尔衮的旧部联姻,以后怕是要在这一条上有所变动。当年多尔衮可是下令旗民通婚的。” “哎呦呦!我说了那么几句,招出你这么一大车话来!朝廷上那些事儿,我不懂。你要娶那林姑娘,就算给她抬个旗,也没什么办不到的。我只看不上贾家那个轻浮劲儿!那林姑娘在他家那么久,多少得有些他家的习气!到时候,我只担心,我这做婆婆的,要教训起儿媳妇来,你这当儿子的怨恨!娶了媳妇忘了娘!” 石昭苦笑:“太太想得太远了吧?八字没一撇儿,林家未必和咱们家结亲!您把儿子当宝,在人家眼里,兴许什么都不是!” 石夫人冷笑一声:“那倒未必!” 贾家似乎丝毫没察觉,自家女孩儿的名誉跌落谷底,忙忙活活的,搬家呢。 乔迁之喜,黛玉因家里事忙,没有亲去道贺,命王嬷嬷携了礼物代自己去道贺。 “今儿上门贺喜的人可真不少!新宅子那个富贵气象,瞧着比原来的国公府还要多上几分!听说那宅子的原主姓石,家里也出过一位皇妃。那宅子修的哟!各院儿主房的房梁,俱是从琼州府运来的黄花梨木,窗棂也是黄花梨木雕成的!”王嬷嬷回来说得眉飞色舞。 黛玉眉头微皱:“嬷嬷,这么一座宅子,价钱是多少啊?” 王嬷嬷笑答道:“回姑娘的话,说是十六万多两,这还是看面子打了折呢!” 黛玉一惊:“去年二叔给小姑姑和我买了个三进院的精致宅子。我记得是卖了几个刁奴得来的钱买的,似乎钱还没用完。连宅子带内外的家具、装饰,是几千两银子来着?” 刘嬷嬷笑道:“去年二爷发卖的几个刁奴里,有四个扬州瘦马,贱卖的,一共不到五千两银子。唐佳夫人还拿着信笑说二爷做事有趣儿呢!” 黛玉道:“可不是?我记起来了。那宅子已是十分的雅致,什么样的房子要花这十六万两?” 冯嬷嬷道:“琼州的黄花梨木从前明时候身价便起来了。宫廷、民间都爱拿那个做家具。自从成了贡品,那就更贵了。姑娘忘了?前两日二爷还叨咕着,说这几百年来,传教士把黄花梨木家具不断的传到西洋各国,再加上咱们自己也砍,弄得琼州府的黄花梨都快接不上溜儿了,二爷打算奏请朝廷禁伐呢。那宅子的房梁都是用黄花梨木做的,可不得贵得要命?” 王嬷嬷接口道:“就是这个话儿!房子盖得好,请高人画图设计、用料俱是稀有的木料、石料,雕梁画栋的。那花园里的花儿也都是极稀有的,老奴叫不上名儿来。说是石家老爷做过侍郎,是个极清贵的人物,喜爱这些。便是那花园里的竹子,都是特地从普陀山移来的紫竹。那一片紫竹林,可真有些仙气儿!老太太爱得不得了!还让老奴给姑娘带话儿,请姑娘空闲了去看竹子、看花儿呢!” 黛玉心中更觉沉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