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孔雀南飞 (第1/2页)
晴雯、芳官俩人签的都是死契,按理是不能赎身的。好在是白契,未经官府盖印,又换了唐果这个买主,准了她们脱籍为民,应该说她们俩很幸运。 但她们若想得到与良民同等的地位,需要三代以后。在那之前,不论在律法上还是在现实中,她们都处在低于普通平民的地位。 女子不参加科考,政治权利方面的限制倒影响不大。 但她们要力求避开贾家人才行。因为一旦与旧主人发生法律纠纷,她们依然会被按奴婢身份处理。若是贾家人有意寻衅,她俩下场难料。 更糟糕的是,奴婢阶层与良民阶层泾渭分明。连住宅区都是分开的,二者不得混住。 康熙二十一年,第一次下了准许奴婢赎身为民的谕旨,其后皇帝多次就此发上谕,百姓的生活中才有赎身为民的奴婢出现。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人仍旧和奴婢没啥区别。 倘若不是唐果收留晴雯、芳官去药王山,她二人即使能自食其力,在社会上也很难融入到普通民众中间。没人会愿意租给她们房子,没人愿意跟她们做邻居。作为女子,被欺凌侮辱几乎是一定的。 婚配更是大难题。倘若不是实在娶不到媳妇,良民很难会娶她们这样的女子为正妻。 唐果想了半天,没啥好办法。 这是现实。清朝如今的奴婢制度,已经算是相对宽松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更不是她能管得了的事。 “我现在只能写信给苏全,让他多照顾她们俩。唉!至少能保证她俩生活无忧,在药王山不受歧视,不被贾家人找碴儿。” 黛玉点头:“这样已经很好了。希望上天垂怜,晴雯她们以后能有个好姻缘。” 又叹道:“玉儿也是才知道,这里面有这些门道。难怪那……” 黛玉咽住不说,唐果却听明白了。 她是想说,难怪那袭人、碧痕等人使尽手段要做贾宝玉的姨娘。 女子身在奴籍,从良只有两途,赎身、嫁人。 赎身受限制。 嫁人没人娶。良贱不婚,奴婢只能当妾。 唐果微微叹息。大宅子里的丫头,心大的极多,大概都是想脱离奴才阶层吧,做半个主子也好。 唐果姑侄俩慨叹了一会儿,便将这事放下了。黛玉命紫鹃给晴雯、芳官送了钱、物,又有唐果的书信,只要这两人安于本分,过平静日子还是没问题的。 离皇帝寿辰越来越近,唐果赶着给他做衣服、准备生日礼物。每日还要例行书信传情,再加上和黛玉散步、游玩、骑马,领着四只猫科动物胡闹,甚是忙碌。 皇帝的意思,是要唐果在他生日前一天再回去。 如今朝堂上吵得更加激烈,从旗民不婚到有关多尔衮的历史遗留问题,再到祖宗家法,各派势力朝上吵、朝下闹,一团混战。明面上已有几个倒霉蛋在乱战之中落马,暗地里成为牺牲品的更多。 暂时远离畅春园,唐果能清净不少。免得有人把主意打到她那儿。 不过皇帝自己就比较悲催了。除了被朝廷上的男人烦,还要被后宫里的女人缠。 皇帝来信报告:为夫今日收到补汤七碗、荷包两个。 唐果默。 夫君大人说的补汤,可不是她平时炖的鸡汤、蘑菇汤、rou丸粉丝小白菜汤之类的。是那种加了海马、yin羊藿等药材,真正意义上的“补”汤,那是相当补啊! 这帮子女人想要补死皇帝啊! 七碗……唐果为夫君大人挥了把“同情之汗”。 唐果去信安慰:亲爱的,你太不容易了! 皇帝的回信按时送到:为夫容易着呢。把汤赏给为那些女人上蹿下跳的太监了。 “咳咳……” 唐果被自己口水呛到了。 夫妻俩在信上玩笑嬉闹,颇有情趣。唐果因此联想到大侄女的终身幸福,开始有意识的将十二皇子的书、画、诗作要出来给黛玉鉴赏。只说是与黛玉同龄一女子作的,问她感觉如何。 黛玉一一仔细看了,很为赞赏。觉得作品意境悠远,浸yin颇深。作诗、作画之人,必是个超然物外的淡泊之人。且是个十分有男子之风的女孩儿。 黛玉对此人心向往之,有意结交。问唐果是哪一位,能否介绍给她认识。 唐果憋着笑,也不推辞,说有机会定会安排他俩结识。 待诗作看得多了,黛玉便常有怀疑之色。唐果暗笑,想起她是与胤裪对过诗的,怕她发现,遂不再往外拿了。 皇帝得了老婆的遥控指令,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