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我自无我谁为谁,敲出凤凰五色髓 (第2/3页)
竹箱盖子,里面的空间分作两格,一格中放着一只锡壶,壶中盛有美酒,另一格里则是每一块花样都不同的精致点心,颜色鲜艳可爱。 知道这大约是东家令人给她准备的,聂然随意捡了几块点心填肚子,接着便收拾一下,带着包裹,在天还未亮的时候,悄然离开沈园。 天上还挂着几颗零落的星子,顺着金陵的街道缓步行走,聂然没有乘车,这是她最后一次看这座城市,虽然她未必就对金陵有多少深厚的感情,可是一想到按照约定,她今后再也不能回来,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依依不舍之心,脚下的路,走一步,少一步。 她走过曲折的青石板巷道,走过大大小小的商铺,走过将她拒之门外的客店,走过逐渐有人烟汇聚的赶早市集。 她的脚步越来越慢,目光很珍惜地看着,但最后停下来时,却是看见了在破晓的第一缕晨光中,城门口处站着的人。 “陶永!”聂然吃惊道:“你怎么在这里?” ****************************************** 此时城门还没有开,陶永似乎是特地在此等候聂然的,一见她来,连忙迎上:“聂然兄,我来送你。” 他听说聂然今日走,本想送她出城,但没想到聂然天没亮就离开了,但好在城门不会这么早开启,于是他直奔最近城门而来,两人走的不是一条道,又因聂然路上走得奇慢,反而先发后至。 注视了聂然一会,陶永忽然深深一揖,道:“这一礼,是我谢过聂然兄,不嫌弃我资质驽钝,指点我上进之道。” 聂然连忙谦辞,但说话间,又见陶永小心翼翼地从身后取出一只布包,掀开两层细布,露出里面的墨绿色锦盒。掀开盖子,内里光润的锦缎上,静静地躺着一支笔,一块墨,几张纸,一方砚台。 笔管是象牙雕成,笔管光润毫无瑕疵。 墨锭是长方形的一块,泛出青紫的微光,绘有金漆如意头云纹。 纸倒是相对普通,但也是柔滑坚韧洁白的上品 砚是端砚,砚台上花纹宛如沉静眼眸,扣之无声,温润如玉。 陶永诚恳笑道:“这些薄礼,以谢聂然兄这些日子以来的教导之恩。” 那块砚台聂然是认识的,她在陶永书桌上看过,得知那是一块古砚,他们家传了几代,直到陶永准备赴金陵春试之前,方到了他手中。 这样意义重大的珍贵事物,他怎么随手就送出来了? 再看陶永神情,他的神情平静,可就是太平静了,聂然才隐约发觉不对,她盯着陶永,却不去接那锦盒,只问道:“这既然是你家传的砚台,为什么要送给我?你就不怕你家人怪罪?” 心中升起一丝寒意,聂然皱眉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你为何不告诉我?” 陶永迟疑一会,终究是抵不过聂然的坚持,将她不知道的事娓娓道来。 原来,她前次傍晚睡着之后,不是只睡了一夜,而是沉沉地睡了一日两夜,足足睡过了第二天的一整天,而当她醒来时,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因此她才会觉得意外地饥饿。只不过因为没有准确的自动计时工具,也没有人告诉她这一点,是以她一无所知。 而在她沉睡的一整天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迟布衣书写了一篇痛斥科场黑幕的檄文,并抄写了几百份,满金陵地乱散发,在成功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昨夜他人也被逮捕下狱,即将问罪。 但迟布衣一个人被逮捕,并没有成为事件的终结,如今科考将至,南楚士子云集金陵,那些还怀抱着憧憬和希望,满腔热血的读书人,原本就对科场黑幕有些失望,迟布衣开了这么一个头,他们也打算效仿其行为。 再加上迟布衣颇有才学,一些士子受过他指点,对他心存感激,就算不为了科考,只为迟布衣,他们也会热血上涌地拼上一拼。 许多士子要去金陵府衙处联名上告,今晨已经去了第一批,沈园里的所有士子,也就是苏幕那些人,都在其中,他们是与迟布衣最亲近的,这些日子也受迟布衣指点最多,自然迫不及待,陶永为了能向聂然告别,没跟他们一道,却也打算在下一批约好人一起去。 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以卵击石,或许去了之后,就会被恶吏构陷获罪,再也回不来,是以陶永将他最珍贵的东西,送给聂然,以免遗失埋没。 聂然目光发直,脑子里嗡嗡直响,然而在一片混乱之中,有些声音却分外地清晰。 “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时苟且之安,一世不能快活。” “纵然不能兼济天下,至少,也该独善己身,如明镜自照,不留污垢。” “自己犯下的过错,便当自己承担。” 她眼前仿佛晃过,迟布衣酒壶就口,孤傲自得的神情,片刻后,变成招英深深关切,痛苦失望的目光,接着还有许多别的人,一个个地闪现消失,最后,聂然看清眼前的陶永,素来平庸的青年,在这一刻如此坚定无畏。 陶永轻轻地将锦盒放进聂然臂弯中,柔声道:“聂兄,城门开了,你该走了,途中小心保重。” 他心中想,他这个朋友,实在是生得有些像姑娘家,一个人上路,也不知会不会遇上什么麻烦。 “哦。”聂然茫茫然地,似乎是下意识地应了一声,抱住锦盒,转身往外走去,她给守卫的官兵看过路引,详细的资料加上完整的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