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高楼危危 (第1/2页)
谢贵妃悠悠醒来,浑身还是跟散架了一样。 万姑姑听到动静,忙过来隔着销金芙蓉帐低声说:“娘娘醒了?” “嗯。” 万姑姑挥挥手,一干宫女太监悄无声息地忙碌起来,有的钩起帐子,有的端来漱口茶水,有的吩咐小厨房里上鸡汤,还有的扶起谢贵妃,在她背后放下大靠枕…… 喝过汤,谢贵妃精神好转,问:“小公主呢?” 万姑姑把旁边摇篮里的小公主抱过来,凑到她面前,低声说:“瞧小公主睡的多香,昨日还看不出来,今日长开些,看着娘娘,粉雕玉琢的,将来指定是个大美人。” 谢贵妃伸手摸摸小公主的脸蛋,眼眶瞬间泛红。 万姑姑知道她因何难过,斟酌言词说:“娘娘,虽说是个公主,也是皇家的血脉。太后娘娘和陛下都很喜欢,赏赐了很多东西。” “你不必安慰我,我心里清楚着。”谢贵妃垂下眼眸,黯然地说。想当年生下大皇子时,皇帝废了三日早朝,守在床前不离不弃,亲手茶汤侍候。这回却是人影也不见一个,只怕不仅是因为生了公主,而是心走了。“这几日陛下在忙什么?” 万姑姑犹豫片刻说:“听于公公说,陛下这几日时常外出……” “都去了哪里?” “北戎使馆……” 谢贵妃皱眉,纳闷地问:“他无端端总去北戎使馆做什么?” 万姑姑怕她难过,不敢答,默然不语。 谢贵妃见她面露为难之色,隐隐猜到了,气得柳眉倒竖,恨恨地说,“敦律耶这个jianian贼,居然连我也算计!” “娘娘,你如今在坐月子,戒急戒怒,有什么事,等坐完月子再说。” “我如何不气恼,若非我帮他,他如何能得陛下青睐?” 这事万姑姑也清楚,敦律耶未到京城之前,先派人送了厚礼给延平侯,而后跟谢贵妃联系上的。谢贵妃没少在皇帝面前说敦律耶的好话,而敦律耶从谢贵妃处得知皇帝的习好,事事投其所好,才能这么快得他欢心。虽然他用春药帮谢贵妃陷害了四姑娘,但同时算计了谢贵妃,也难怪她生气。 “万姑姑,你从速去延平侯府一趟,提醒侯爷勿要再同他往来。” “是。”万姑姑答应一声,起身要走。 “等等。”谢贵妃叫住她,“那日我正痛着,好象听说敦律耶替他们汗王求娶阮五姑娘?” “是,陛下与太后娘娘因为这事起了口角,僵持不下。昨日陛下还以顶撞圣驾为由撤换禁军副都指挥使。” 谢贵妃一愣,禁军副都指挥使是太后的堂兄,撤换他,岂不是打了太后的脸?“顶撞圣驾?” “是,陛下这几日频频外出,副都指挥得了太后指示,在西华门拦驾进谏。陛下听他口口声声太后说太后说,十分恼怒,说他一个小小副都指挥使竟然敢阻扰圣驾,博取忠臣之名,以期千古流芳,陷君王以不义,其心可诛。当即革职查办。” 禁军副都指挥使仗着自己是太后的堂兄,嚣张跋扈,不将皇帝放在眼里,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以前谢贵妃与皇帝相偕出游时,还被他进谏过,因此他被革职,甚合谢贵妃心意。 至于敦律耶替蓟奴里求娶阮碧一事,若是皇帝恩准,晋王指定对他生出嫌隙,兄弟离心。以前谢贵妃数次请立大皇子为太子,皇帝说待他稍微年长再立,其实是怕他体弱多病,无法担起嗣君责任。且皇帝心里一直有立晋王为皇太弟的想法,因此若是他们兄弟离心,对大皇子也有好处。思量妥当,谢贵妃决定不管这事,摆摆手,示意万姑姑下去。 万姑姑出宫直奔延平侯府,把事情交待清楚,婉言谢绝延平侯夫人留吃午饭的好意,仍然坐上马车返回宫里。刚拐到大街上,听到哀乐声声由远及近,挑起窗帘一看,前方白幡飘扬,一列长长送葬队伍缓缓过来,绵延不绝,看不到尽头。 正纳闷是谁家送葬,如此排场。听旁边有人问:“哟哟哟,谁家的?这么大的排场。” 有人答:“京西阮府。” 原来是阮大夫人出殡,万姑姑示意车夫将马车停在路边。走在最前端的僧侣已经过来了,近一百多个光头,在阳光下锃锃发亮。 方才那人又感慨地说:“不愧是世家名门,好大的排场。” 有人不屑地说:“什么世家名门?早就成空壳子,只剩个排场了。” “这话怎么讲?” “你看看,这一路过来,哪个官吏人家或是世家名门不是紧闭门户,更不用说设路祭了。可见这阮府已是人人避之不及了。” 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感慨地说:“是呀,当年文孝公出殡时,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十有七八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