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察觉 (第1/2页)
梦醒入戏 梦醒入戏。 粉红20加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原来,在那些那些饱尝瘟疫之苦的村民背后,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人性,什么是人性? 村民在艰难度日的余粮中挤出食物救人是人性,夫妻的报恩是人性,村民对那对夫妻的残忍无情是人性,丈夫痛失妻儿的报复是人性,疯狂中放过少年是人性,少年因恩人的恩义仇恨村民是人性,村民在感染瘟疫后的恐惧后悔绝望——也是人性。 杜若沉默下来,面对少年单纯关心的目光,即使知道这是一个剧情,面前是一组程序,但又有几人能够铁石心肠,无动于衷? 房中静默了片刻,老书出声问那少年:“那么瘟疫是你的恩人回来报复,还是你自己……” “不是,恩人怕早已经没了,他失去了姑姑……”少年黯然悲伤,声音缓慢,“这场疫病,是我去打水时,曾见人把药下在上游,偷听他们说话知道的。” 原来瘟疫确实是人为,但竟与石碑主人和少年都没有关系,几人对望一眼,杜若和声问:“那些人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下药呢?” “不知道,”少年声音低郁沙哑,“那时是我先到的,伏在草丛里没有给他们发现,那两人说了一些话就走了,我回到村子,没有……告诉一个人。” 原来如此,这样事情就可以解释了,少年因为仇恨,知情而不报,甚至在瘟疫起后在村中散发报应的谣言,所以他一方面仇恨村民,一方面又为伤及无辜痛苦煎熬。而他知道引到村里的水不能喝,所以一定是去上游取水,但是这些药的感染性和传播性太强,最后他还是染上了,却是村民中病情最轻的。 所谓的瘟疫根本不是瘟疫,而是一种病征很像瘟疫的毒药,来源就是村民平时的饮水及河流上游源头——这种毒药不可谓不强悍,只通过河水引入一些进村子,就引发了一个村子的中毒,斩尽杀绝,无人例外,手段不可谓不毒。<> 这条村子里的人与人有仇,所以引致这样的报复? 有可能,比如少年口中的那位恩人,或许他十年之后回来报复,要村民在痛苦后悔绝望中死去,所以选用了这么狠绝的手段。 不过这个推测可能性不大,因为有众多不合理,比如那人想要村民们痛苦的死去,为何从不现身,甚至谣言也是少年借机传出去,而非他的安排;比如他为什么不把药直接下在引水渠里,却下在河水上游,然后因为水渠从河水里引水,才引入了那么一点点;比如他既然懂得回来报仇,说明他神志清醒,为何不早点回来…… 所以当杜若听到老书说这些人自作自受、报应不爽时,杜若摇摇头:“我觉得不像,”她将众多疑点一一分析,“在我看来,这不像一个专门针对这条村村民的阴谋,更像是被殃及池鱼。” 药是直接下在河水上游的,而不是连接村子和河流的引水渠,所以针对的是河流下游的生物。这里地处襄阳东南边界,往下就是岳阳,有名的鱼米之乡,人口富庶。 不过杜若不知道那种毒能不能散播地那么远,因为河水是有净化功能的,无论是多么复杂强力的毒药,放到流动的江河中迟早都会被淡化洁净。 杜若问少年:“你听那两人说话,是专门针对村子的吗?” 少年嗫喏了一下:“不是,是我在那两人走后,有意在放药的地方取了水,倒到村里的井水中的,”他不安地看了杜若一眼,好像害怕她会因此怪罪,责怪他心思狠毒,所以又分辨,“那两人是提起过村子的,他们知道村子在下游。”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少年恩怨分明到近乎决绝,为了报答多年前的恩义,可以亲手置多年相处的村民于死地,甚至亲眼目睹一切的发生,最后还搭上他自己——决绝到狠辣的地步,伤人伤己。<> 杜若其实不是很赞成这种心性,但是不得不佩服:换成是她自己,多半是办不到的,她的感情少而平淡,很难做到那么激烈刚绝。 就像对朋友,对夏天,她可以喜欢,甚至喜爱,但是进展到爱的地步,她目前还做不到——即使她明知夏天对她有不一般的感情。 她也只能做到包容,而无法回馈。 ——现在,在发现夏天的另一面后,她也在考虑自己的立场问题了:是进,还是退。 查了这么久,牵出一件悲惨旧事,实际上却完全不相干,瘟疫原来不是瘟疫,而是毒。杜若的切脉切了这么久都查不出,说明这种毒不是玩家现阶段可以解的,他们要回去找外援了。正好有老书这么一个标本在这里,杜若拉他回去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