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百姓请命 (第2/2页)
发展民生,扩展军队,培养像黑甲军那样的精兵。 相信只要安稳发展一段时间,足有与天下十龙争锋的实力。 他呆坐了一会,冲着外边喊道:“文和!” 贾诩立马从拐角处走了出来,“主公,您找我。” “不错!” 王征目光深邃,凝视着湛蓝的天空,“文和,交给你一件事,一定要办好。” 贾诩拍拍胸膛,“放心,主公请讲。” 王征眸中迅速闪过一抹炙热,“本王打算尽快称帝!” “好事...啊...主公,眼下时机只怕还不太妥当啊。”无论王征说什么他都会无条件赞成,不过称帝一事,早就商量过,要缓上一缓。况且现在燕国民心还没有彻底归附,时机还不到。所以贾诩连忙改口提醒道。 王征摇摇头,“只有称帝之后,一系列改革措施,才能顺利实施。若不称帝,相信还会有人跳出来跟本王叫板。” “还有,本王要告诉剩下的九条泥鳅,本王有足够的实力,跟他们一争长短!” 贾诩沉吟片刻,道:“也好,主公您说吧,要我怎么做。” “你先让人准备龙袍等一切事物,然后再去民间散布本王乃天命之子的言论。之后,你找人给本王上书,请本王称帝,记住要用百姓和商人的名义。” 王征缓缓道。本来他还想提一下贵族,但转念一想,貌似燕国内的贵族,被自己杀得七七八八,所剩无几了,剩下的也都是些墙头草。 “是。这事简单。”贾诩点点头。 “去吧,办的漂亮一点。” ..................... 王征在樊城呆了几天后,便率领大军,返回龙城。 此时的龙城皇宫之中,多了一些陌生人。他们都是通过了诸葛亮等人考核的士子,也有几个身穿麻布衣的农民。 王征找到诸葛亮后,诸葛亮才道:“主公,共有二十一名士子勉强合格,有两名士子文采斐然,对治理地方也有独特的见解。还有三名老农,讲起如何耕地种地,一条一条,有理有据。” “只不过武举有些差强人意,只录取了三名先天高手,三人懂一点军阵之法。其他人,要么不懂兵阵,要么就是军事白痴。” 王征闻言点点头,然后让诸葛亮把那些人全部集合起来,到醒龙殿,亲自委以重任。 临近傍晚之时,这些人才渐渐来全。 王征高坐龙椅,目视二十九个衣着各不相同的人。 诸葛亮上前,一一为其介绍,每介绍一个王征便会亲自交给他一个官印,让他连夜赶到地方,走马上任。 最后介绍到两名士子中最为出众的,王征沉吟片刻,便让二人其中一个北上治理屏烟关到琳城一代的北州,为北州牧。另一个,则前往昌羽城,治理沿海中原一代。 最后王征亲自拟写旨意,让陈涌治理南州,领南州牧。 至于其他三位武将,王征把他们打发到龙口渡。 三个老农民,暂时册封为司农。这个世界本没有大司农这种官职,更没有设立管农业的官职。 王征此举算是开了先例。 不少人对此津津乐道,拍手叫好。 与此同时,王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做法,让天下人终于不再怀疑科举制的真假。 直到这个时候,他的民心点才开始飞速上涨。 而且,接下来的日子,王征带着三名司农,前往全国各地,指导当地的百姓耕种,百姓们对其感恩戴德。 又是送给他们永久耕地,又是指导他们如何耕地的好官,万古年间,只有王征一个。 在这之后,王征为商人大开方便之门,取消入城税等等针对商人的苛捐杂税。那些商人们,也逐渐开始拥护他。 没有了苛捐杂税,又有诸葛亮等人出谋划策,燕国物价开始下降。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燕国便稳定下来,更是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之态。 秋八月,落叶纷飞。 圣龙城偏向北方,已经感到淡淡凉意。 此时皇宫门口,跪伏了数千百姓。有商人,有农民,竟还有很早之前,对王征恨之入骨的士子。 吕布站在这群人对面,骂也不是,赶也不是,无比纠结。 “吕将军,我等求见燕王!” “我等求燕王进位称帝!” “对!燕王英明神武,不消半年,便把我燕国治理得欣欣向荣,如此文治武功,燕王不称帝,谁人称帝?” “国不可一日无主,我等求燕王称帝,若燕王不称帝,我等跪死皇宫门口。” 吕布听着面前这群人乱糟糟的叫嚷,一阵头大。 正当他想是不是要回去请示王征的时候,王征在诸葛亮等人的簇拥下,大步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