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老头 (第1/2页)
孔子说完这些,便背负双手,静静站在那里。 刘忘年看着他的身影,心中忽然懂了白天孔子的背影,为什么格外苍凉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翻身跪下,擦了擦苍老的面颊,整了整衣冠,抱拳深深一拜,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在上,受我一拜。” 孔子一惊,连忙扶起他道:“先生快快请起,折杀了在下。” “你们还愣着干嘛?快谢先生提点之恩!”刘忘年歇斯里地大吼道。 方伯义跑到孔子面前,忍不住眼泪纵横,‘咕咚’一声跪下,磕头无数道:“若非先生之言,伯义走上歧路,无法回头!先生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华服少年也明白自己做错了,跑上前,跪下磕头道:“在下猪油蒙了心,幸得先生提点,才不至于继续错下去,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其他人也纷纷上前,磕头道谢。 孔子见此,满意一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刘忘年眼珠子一转,忽然问道:“敢问先生哪里人士?先生如此大才,想必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孔子笑了起来,“呵呵,在下华夏国人士,名为孔丘,表字仲尼,现为龙城书院山长。学生看得起在下,尊称一声‘孔子’。” 刘忘年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可是曾说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之言者?” 孔子一愣,没想到自己的言论,都传到了秦国。这也是个意外之喜。 “区区不才,正是在下。” 刘忘年大喜过望,“怪不得!先生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谓人道至理。” “不敢当。”孔子连忙客气道。 刘忘年眼珠子又转了转,语气无比恭敬,问道:“敢问孔子先生不辞万里,莅临秦国边境,有何要事吗?若有在下能帮得上的,还请直言。在下必赴汤蹈火。” 孔子微微一笑,暗道鱼儿终于上钩了。 “我在华夏国的弟子,都已出师。所以我想趁着年轻有力,周游列国,广收门徒。” 刘忘年喜形于色,紧接着倒头便拜。“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 孔子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 他自己最开始的打算,只是想在秦国打响名气。这样一来,陛下交给他的任务,才能顺理成章地完成下去。 万万没想到,刘忘年居然厚颜无耻,倒头就拜。 孔子一时为难起来。 刘忘年作为秦国最大书院的山长,地位之高,无须赘述。 他一来担心收刘忘年为徒,让王征猜忌。二是怕拐走刘忘年,秦国人不会善罢甘休,会引发一系列后果。 望着一脸真挚之色的刘忘年,孔子不禁哑然。 好歹你也是皓月书院的山长,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而且皓月这个名字,和大陆上最西方的小国同名,也没见皓月国的人前来生事,可见皓月书院的影响力有多大。 也有传言,皓月国因此还想过改国名。不过考虑到皓月国在先,皓月书院在后,便否决了。 皓月书院的影响力这么大,所以孔子才会担心。 沉吟片刻,孔子道:“阁下年龄足有七十,若拜在下为师,真折杀了在下,此事不可再提。” “学问一道,达者为师,不论年幼。”刘忘年微微一笑,辩解道。 孔子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又指了指脚下大地。 刘忘年见此,恍然大悟。毕竟两人身处不同帝国,又都有官职在身,如此做会让国主猜忌。 拍了拍额头,刘忘年懊恼道:“是在下考虑欠妥,险些害了先生,实在抱歉。” 他眼珠子又是一转,忽然道:“方伯义!陈崇义!快来。” 方伯义和华服少年闻言,连忙走了过来。 刘忘年道:“伯义,你家境贫寒,无牵无挂,何不拜这位先生为师?” “还有陈崇义,你虽为朝中大员之子,但你并无官职,拜这位先生也并无大碍。” 孔子这才知道华服少年叫陈崇义。孔子在心底评价他,心胸狭窄,偏偏一肚子坏水。不过此时的陈崇义,已经知错,看样子,也不像作假。 还有得救。 孔子点了点头,对着二人还算满意。 不过方伯义和陈崇义闻言,俱都大惊失色,慌忙冲刘忘年跪下。 刘忘年摇摇头道:“你们跪错了,从今天起,你二人跟着孔子先生求学,和本人再无瓜葛。” “山长!我们知错了,求山长不要赶我们走。”两人不禁大哭起来。 刘忘年眼角瞥了孔子一眼,见孔子面带微笑,却并未表态。 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