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圣皇_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耳 (第1/2页)

    一场大战落下帷幕,无数华夏将士想冲上墙头呼唤。但却被项羽拦住。

    项羽命人把守好四门;又让人张贴榜文安抚感到惊恐的秦国百姓;并约束士卒胆敢趁乱掠夺百姓者,杀无赦;

    城中有秦国将领的家眷,当项羽得知后,便命人严加看管。还有秦国的一些地方小官,项羽同样命人看管,一并交给陛下处置。

    最后,他才命人连夜将捷报送给王征。

    此时的王征,辗转难眠。

    他站在营帐外,极目远眺。

    直到一匹快马飞奔而来,得知白城大捷后,才微微松了口气。

    按照计划,他将大军分为三部分,让马超、黄忠、典韦等人带领十万兵马,出城在西侧安营扎寨。

    关羽、张飞、许褚等人一样领十万兵马,驻扎东侧。

    如此一来,白城大军,互为犄角。

    若秦国敢来夺取白城,可三路夹击。

    为了尽快掌握白城,项羽没有追赶慕青竹。

    未能生擒慕、梦二人,让王征微微可惜。

    如果能将二人拿下,再断秦国一臂。

    而且,根王征猜测,梦惊飞多半知道玄岭关一带的防御布置。若能尽得此玄岭关防御图,王征就可携大胜之势,直捣黄龙。

    但在情况不明朗的前提下,贸然进攻,败多胜少。

    虽然拿下了白城,但王征并未感到太过兴奋。

    因为接下来,必要面临秦国的疯狂报复。

    他看着桌前的地图,愁眉不展。

    秦国版图很大,数亿人口。但这几亿人口,散布到秦国各地,秦国依然是地广人稀。

    秦国大部分人口,其中大半集中在玄岭关内的秦都一带,一部分居住在封山关,另一部分,则在南方。

    根据探子打探的情报得知,南方接近蛮族。因为时常面临蛮族的威胁,所以南方的居民,大多数都是无力迁徙的贫民,和逃往的巨寇,还有逃奴等等。

    可以说,南方鱼龙混杂,江湖势力可以盖过朝廷天威。

    秦国北方一带,多是些富商。秦国和飞羽国互通无有,也正因此,秦国北方商贸频繁,颇为繁华。

    而秦国中原,玄岭关关内一带,则多为官宦子弟,世家大族,江湖巨擎等等。

    如果神国和飞羽国想要侵占秦国领土,飞羽国必攻击秦国北方。而神国,多半会直捣黄龙。

    目前来看,自己的力量完全不能三线开战。

    也不可能在神国和飞羽国的眼皮子底下,攻打秦国北方和中原。至少现在不行。

    不说秦国本来就如一块铁板,贸然进攻北方与中原,只能让梦离急眼。而且,神国和飞羽国,多半会从中作梗,横插一脚。

    当两国得知自己轻易拿下白城后,他们必然会醒悟过来,出兵秦国。

    秦国垂垂老矣,此时不趁病要命,更待何时?

    两国必然会攻击秦国,这无需置疑。

    王征担心的,则是这两国不允许自己侵占秦国领土。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届时必会面临神国之锋。

    谁愿意放任一个强敌崛起?

    神国当然不会愿意看到第二个秦国。被秦国稳压一头的飞羽国,当然也更不愿意了。

    他看着地图上秦国南方一带,最终决定,蛰伏一阵,看看三国接下来的动作,再做打算。

    王征没有想过和神国、飞羽二国结盟,从遮飞龙和文别对待自己的态度可以看出,去找两国结盟,简直就是自找不痛快。

    几天后,王征命人将之前投降的秦卒,分为两部分。愿意继续参军者,将他们全部交给秦武,由秦武和赵云统领,镇守龙口渡。

    剩下的,如果愿意留在华夏国,王征命人给他们分配良田,房屋等等。

    如果两者皆不愿意,王征本着仁义,将那些人全部放回秦国。

    最终,得兵力四万有余。当然,王征并不放心他们,分出五万新兵,和四万秦卒,组成一个军团,镇守龙口渡。

    秦国的海军,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而龙口渡,比屏烟关还要险峻,所以王征并不担心秦国从海上攻来。也不担心,旧秦卒哗变。

    除了兵力,还得到百姓十万左右。

    本来秦国降卒并不打算留在华夏,但一听到分配永久良田,那些无家无室的,立马改了主意。

    据王征所知,在秦国,参军者想要永久良田,起码得参军十年以上。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个无比漫长的日子。

    参军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不就是为了几亩良田,和银子么。

    王征也是感概,百年前,秦国有一位帝王,眼见军事力量实在无法匹敌神国,才下令,参军十年者,可得良田数亩。

    这一条圣旨一出,秦国的军事力量,直接翻了一翻。十年后,果然有和神国一战之力。

    而王征给军人开出的饷银和待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