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吕布 (第1/2页)
“哎,想不到司徒伯悦渡海奇袭华夏一事,竟引出这么多变故。.” 王猛长叹一声。 太史慈一时好奇。 事实上,早在很早之前,他们就曾推测,神国不久后就会进攻秦国北方和南方两地。但是,华夏一战后,大陆上的局势忽然变得诡异起来。 太史慈觉得不对劲,但具体是哪不对劲,他完全说不上来。 但要说这诡异的情况,是华夏一战所引发的,太史慈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景略兄,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太史慈道。 王猛道:“其实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我主要是想找你商量一下,这件事要如何上奏给陛下,我们又当如何应付。” 太史慈愣了一下,这种事,王猛完全可以私自做主,无需和自己商量。 他看了王猛几眼,忽然明白过来。 这个情报干系重大,上奏给朝廷,也是大功一件。王猛找自己商量,实则是想将此功劳让给自己,以平息自己的怨念。 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忍气吞声的受一百棍大刑。 太史慈笑了笑,道:“这件事,本将会如实上奏陛下,景略还请放心。” 王猛见太史慈可算是应了,心底微微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将来太史慈心生怨念,处处和自己作对。影响他自己的官路是小,若因此丢了白城,才是天大的罪过。 “既然如此,有劳太史将军了。”王猛抱了抱拳,“天色已晚,太史将军又有伤在身,我就不打搅了,告辞。” ...... 第二天,太史慈就收到王猛亲自拟写的奏折,太史慈还特地拆开看了一眼,奏折中,果然直言得此情报者,乃是太史慈,而非王猛。 太史慈灵机一动,自己又重新写了一封奏折,将自己的过错和王猛的处决,还有王猛获得情报一事,详细记录下来,便命人八百里加急,星月赶路,送往圣龙城。 当王征收到奏折时,已是几天之后了。 龙城皇宫之中,王征高坐龙椅,将太史慈的奏折传达给众人,让众人一一过目。 此时的龙城百官,已有姬旦、张居正、刘基、李斯、管仲、王安石、商鞅、陈平、萧何等大臣在。 他们没来之前,整个华夏,只有傅中原、荀子、鬼谷子、荀彧等人处理国家大事。几人负责一切事物,当真苦不堪言。 在他们眼中,王征压根儿就是个甩手掌柜,自从建立了华夏之后,在政治上,从来没有cao过心,把所有大事全都甩给了众人。 几人虽是能人,但也表示压力山大。 傅中原为了减轻负担,曾特意将陈涌调来,让其在法部任职。 当初王征来信,让众人在民间搜寻姬旦等人时,傅中原喜极而泣。可见他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起初王征还担心傅中原不能任用贤臣,没想到白担心了。傅中原找到几人后,象征性的考校了几人一番,便直接委以重任。 如今王征班师回朝,傅中原干脆上奏,称自己才能不足,想将现在坐着的位置,让给姬旦。 王征没有同意,因为姬旦等人毕竟没有任何功劳在身,又是新人,不可能一下子拔到高位。 要知道,如今的傅中原,已经是吏部左侍郎了,这可是从二品的大官。 再往上,就是一品尚书了。但由于朝中六部尚书的位置全部空缺,导致傅中原,已是朝中最大的官员。 在实权上,荀彧都有所不及。 但傅中原并不为此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王征这么做,实际上是在考校他的才能。 傅中原对自己相当了解,就能力而论,他差荀彧等人很多。 所以傅中原不是一次两次上奏,想自降官职,但均被王征驳回。 毕竟,傅中原是最早跟随王征的人,王征也不想让底下的人说三道四。若将傅中原贬低,会让许多人寒心。 关于这些问题,王征打算灭秦之后,再一并处理。 眼下,却是出了一个令王征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他目光扫视一众大臣,沉声问道:“众爱卿都已看过奏折,梦离打算联合蛮族,抵御神国与朕的华夏,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尽可道来。” 人群中,姬旦等新来的官员,因对前线之事,还不太了解,所以都缄口不言。而司马懿,却闪身出来,高声道:“陛下,这正合我意!” 王征笑了笑,道:“自春夏交替之时,秦国司徒伯悦等小贼被灭以后,神国与飞羽,似达成共识,蛰伏不动。暗中,却派出无数探子,想打探朕的华夏。可惜,皆被天门一一擒获。” “入夏以后,整个大陆,似宁静下来,没有任何战事。却不料,秦国梦离想出如此毒计,以蛮族凶威,挡神国与华夏之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