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忽悠上贼船 (第1/1页)
如此大的阵仗,穿行于三大刺史部,十数个州郡,几十个县城,让周边百多万的老百姓为之感到震撼,这种行为可算是大汉朝上百年从未有出现的事情。 要是在过去,一百个头都不够砍的,当真是自寻死路。即便是现在,难免朝廷不会追究责任,一旦追究,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 他人或许不知道原因,东莱刘无为什么会如此猖狂,为什么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可刘良自己却是心知肚明、安稳如初,甚至一点也不在乎造成这样的朝野震动有什么不好,反倒是能为自己做出此等事情而引以自豪! 在朝而言。 他非常清楚眼下这个腐朽的朝廷,敢于谏言的官员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大臣更是人人自危,即便有不怕死的,也都和自己多少有些关系,基本上不会有人做出落井下石的动作。 而当今皇帝,灵帝刘宏的消息几乎不能从朝堂上得知,唯一来源,必是出自宦官黄门之口。 眼下这些宦官,可是把自己当成铁哥们,跟自己还处于蜜月之期,自然不会举报自己,甚至宦官们巴不得自己的动静闹得越大越好,只要越被清流反对,就越是铁杆盟友,自己闹得越欢,反倒是越让他们放心。 在野而言。 他觉得自己早晚要动手,是时候让天下老百姓知道自己的仁义,了解他东莱刘无是个爱民如子的汉室宗亲。 至少眼下就能证明,能有四五千号人敢于相信东莱刘无,都愿意不远两千里路程从江东富庶之地迁徙到穷乡僻壤的东莱,这不就是证明人品坚挺的最好证明吗? 只要这些移民,日后在东莱过得安稳、富庶,这就是给全天下老百姓打了一个活广告,广而告之他们:日后要是生活不如意,想要移民他乡,东莱刘无绝对可信,东莱刘无所在的地方绝对是最佳移民地的选择! 张昭之前的确看好刘无,不仅是他的文采,更多是因为他的抱负,铮铮铁骨、热血男儿的抱负! 但张昭并不想就此前去投奔,毕竟“矜持”是文人墨客的通病,他也改不了这个祖宗“文化”留下的习惯。 他一直关注着东莱公子无的一举一动,不时的通过自家商队和外界家仆收集有关信息,这才有了得知江东顾家投奔东莱刘家的惊天消息。 张家和顾家还是有一定渊源的,张昭也曾见过顾雍,并且十分爱惜顾雍的才华。 可是让张昭没有想到的是,年仅十三岁的顾雍会有如此气魄,会有如此胆量,会是如此自信毫不犹豫的举家投奔刘无!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吴郡陆家所拥有的造船业,一夜之间全都跟随东莱刘无而去,虽然这些造船业工匠并不隶属于陆家,但怎么都是靠陆家吃饭,在没有得到陆家家主的同意,行此之事,无意于叛逃家族,为世人所不容。 他东莱刘无何德何能,能让这么多人,死心塌地的追随? 这是个很大的疑问,张昭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位不时闯祸,却又福星高照的东莱神童公子无! 还没等他捉摸明白、寻思过味来,人家刘无又神出鬼没的杀到自家门前,看这气势汹汹的架势,要是自己不识趣主动投奔的话,说不定会直接掳人而去。 原先觉得刘无还是个正儿八经的斯文人,可看他所做之事,绝对称得上无良无耻之徒。 张昭还真有点担心,担心自己就这么被刘无像对牲口般的强行掳走,那可是斯文扫地,丢不起这个人啊! 既想投奔,又不甘心,被逼的首鼠两端的张昭,由不得他不生气! 为此,张昭也算是豁出去了,啥也不管了,啥也不顾了,他决定先骂跑这个东莱刘无再说,想必能成大事之人,定会有容人之量,日后再想投奔,也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自己倒是骂了个痛快,就差动手打脸了,可人家刘无非但一点也不生气,反倒是不停的替自己扇扇子、倒茶水,殷勤的像个乖巧的小书童,可把张昭郁闷坏了。 如果刘良此时有读心术的话,一定会听到张昭在心里不断骂脏话,骂他刘良是块滚刀rou、是条癞皮狗,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 “子布兄,累了吧?来,喝碗茶,润润喉,歇好了,您再接着骂!您要是实在骂累了,不如先坐一会儿,让我也说两句?” 张昭懒得搭理刘良,闭上眼睛,修养心神,他好久都没有这么劳累了。 见张昭默认了自己的请求,刘良开始陈述自己的歪理学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已经通过精神力做出判断,知道张昭跟自己是同道中人,值得相信。 于是也就没了忌讳,他只是稍稍隐藏一些自己想要做的,有点过于吓人的事情,其它的,关于社会现状、边境危机、胡人劫掠、大国觊觎汉地等等等等,几乎和盘托出,不加任何隐藏。 甚至连西晋五胡乱华的历史都搬到东汉末年,说得好像过几天就会发生似的。 你别说,刘良的胡嘞嘞,张昭还真信,而且深信不疑! 他很清楚,一个国家要是内乱,势必导致外敌的觊觎,当真要是世家割据,相互征伐的话,大汉即便不死于内斗,也会轻易的被外敌击垮,特别是张昭乃张骞的后裔直系,知晓极西之地“大秦”国的一些事情。 惊骇! 张昭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此时自己的心情,或许心中只留有这个词语。 他知道太平道是个祸害,但绝想不到短短几年后会演变成公子无所说的那种颠覆朝廷、让世家做大做强,到达国家分裂的程度;他也知道外胡的厉害,但怎么也想不到远在数万里之遥的大秦兵会有朝一日踏上大汉的领土。 当刘良画出一张资料图时,他再次为之震惊! 张昭通过史料了解,远在先秦时期,就出现这种类似的东西-同轨秦直道。 秦直道是有木轨的,马拉的马车在木轨道上飞驰,速度几乎等同于正常匀速奔跑的战马速度,而且可以精确的控制到达目的地时间。 至于刘良给出的这份轨道马车,虽然造此铁轨所需的铁量就是个天文数字,但跟一个国家的富庶来比,绝对是不成任何比例的。 要是此事成真,真的有国家举国来侵,那真是关乎亡国亡种之大祸,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知道从刘良口中得知,大秦与大汉两国现有的边境也不过一万余里,如果有了轨道马车,完全可以做到换马不换车,一天十二个时辰运转,至少也要跑上一千里以上,不用十天便能运送物资、粮草、兵员等等,一切可以运送的东西,到达预定目标。 战争所及之地,莫过于三十天路程,一旦拥有轨道马车,势必无法阻止战争的脚步,这真是大祸临头啊,怎不让张昭惊骇不已! 刘良很满意自己的“恐吓”,之后再也没有发言,而是任由戏志才带着三个小屁孩继续忽悠,直到张昭咬牙切齿的收拾、换装、走出大门。 呦呼~……张昭到手,看来老话说的一点都不错,天道酬勤啊! 只有25岁的张昭,还是少了几分沉稳,多了几分愤慨,就这么不抗忽悠的上了贼船,等到了真正的击败大秦国的那一天,他仰天长叹: 吾,青年一愤怒,对世界说,不! 然,今日之成就,全仗于此,诸多口水,莫过于行动! 愿,后世之愤青,缄默其口,动于习惯,命运自因习惯而升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