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8章 爸爸我没哭 (第1/2页)
师长将三个女兵捎到了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军区总医院。不管怎么说,她们的转诊单上还得签署这边的会诊意见。 梅医生早有考虑,开的转诊理由,都是做一些师医院没有的检查项目。尽管如此,她们也要挂号、排队……等走一趟过场下来,看看时间,居然已经快十二点了。 摄影展在南郊的军区干休所举行,那儿离总医院的路程可不近。 田苗苗有点着急:“来不及了,打的去吧!” “肚子饿了,先吃饭!”蒲英抗议。 “苗苗你急什么嘛,不是说展览五点钟才结束吗?”路佳佳说。 “不是的,展览已经办了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下午两点半,冯冰要来现场和观众座谈,并且签名售书,所以那时候展览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蒲路二人只得听她的,在医院门口小店买了些面包牛奶,就跳上了一辆出租车。她们在车上顺便解决了午餐问题。 到达展览会场,发现参观的人并不多,也许因为是午休时间吧。田苗苗倒是比较高兴,这样方便她慢慢欣赏了。 她们先看了一楼大厅门口广告栏里的文字介绍。 这个摄影展的主题是——“光影颂军魂”,专门展示军旅女摄影家冯冰的摄影作品。 看介绍中的简历,蒲英知道了这位冯冰女士不满十五岁就参军当兵。她在卫训队毕业后,分配到青藏高原某野战医院当了一名烧伤科护士。因为从小在父亲熏陶下有一定的摄影基础,为战友们拍雪景而拍出了名气,后来借调到了政治部。此后,她拍摄的照片陆续在军内外的报刊上发表,并在多次获奖后引起了广泛关注,终于被调到了军报工作,成为军内第一位女摄影记者。 冯冰女士现在已经是军报记者部的主任记者,50多岁的年纪,授大校军衔。 介绍栏里还有她的大幅彩色近照,从她的眉心、眼角、鬓边,已经看得见风霜的痕迹,但是冯女士的眼睛依然明亮有神、笑容依然灿烂开朗,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田苗苗看完了介绍,又看了照片,忍不住对这位女摄影家崇拜上了:“哇,三十年正式发表了3000多篇新闻稿和图片报道,获奖无数,立三等功两次,真厉害啊!” “我觉得,她年轻的时候,肯定很好看!”路佳佳对人物的外貌比较敏感。 “好了,我们是来看摄影作品的,不是看人的。快点进去看吧!早点看完,还可以多逛会儿小吃街——我刚才可还没吃饱呢。”蒲英边说边按了按肚子。 她们三个开始按照指引,进入展厅参观起来。 这里展出的照片,还不到冯冰历年拍摄的作品的十分之一,但都是精华之作。近300张照片,都被放大了镶在玻璃镜框中,悬挂在墙上,下面都还附有作者本人撰写的背景介绍和创作构思。 蒲英一幅幅地看过去,感觉自己像是跟随着摄影家的脚步,一起跨越了时空,走遍了千山万水。 时而是在硝烟滚滚的演兵场看炮火齐射,时而是在海天之间和战鹰一起飞翔;时而在雪域高原看边防队在风雪中骑着牦牛巡逻,时而在海礁上看烈日下的海防战士值勤放哨;时而登上长江大堤,看到了一群还是孩子的军人,用血rou之躯挡住了滔滔洪流;时而跋涉在震后滑坡的山体上,看到了一群把救人当做打仗一样不怕牺牲的军人…… 这些光影画卷,沉默不语,却似乎又有千言万语。仿佛声声惊雷,振聋发聩;又仿佛大海扬波,激荡心灵。 蒲英是个比较缺乏美术细胞的女孩子,但是看了这些照片之后,也觉得精神一振。 田苗苗和路佳佳就看得更加高兴,也更认真了。她们两个人在每幅照片前面,都要驻足半天,连文字介绍也不放过,然后还边看边讨论,边讨论边赞叹。 蒲英也就是看个热闹罢了,才懒得动脑子去研究每张照片的构图、意境之类的玩意。 见她两个这样慢,她不禁有点不耐烦了:“喂,你们两个倒是看快点啊!这么个看法,什么时候看得完啊?楼上还有一层呢!” 苗苗说:“要不这样,我们两个慢慢看。你自己随便看看,看完了就去外面买点吃的,在大门口边吃边等我们好了。” “也好。”蒲英答应着走开了。 没有她在旁边催促,苗苗和佳佳看得更加慢了。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她们才来到了楼上展厅。看介绍,这里的展品都是在各种摄影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作品。 果然,这些作品结构更严谨,风格更磅礴大气,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整体的艺术感染力也更加强烈。 让人特别惊讶的是,这些作品一点看不出是女性拍摄的。 因为画面上那些挥汗如雨的士兵,铁流滚滚的战车,劈波斩浪的战舰,穿云破雾的战机,呼啸而起的导弹,气壮山河的阅兵方阵,处处展现的都是共和国钢铁长城的勇猛壮美,张扬着军人特有的阳刚之气。 不过看到最后,她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