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小族长入村塾(下)(四更) (第1/2页)
梅小八只是憨厚些,又不是傻的? 杨武挑开前,梅小八并不觉得自己穿的不妥。毕竟与桂重阳斯斯文文的模样对比着,别人不管穿什么都显得粗燥土气;可杨武的无心之语,再看看两人身上的穿着,梅小八也觉得不对头。 只是梅小八性子宽厚,想不到别的去,傻笑道:“俺娘亲手缝的,可能正好有花布吧。” 杨武摇摇头道:“就不能再凑凑?这要背一年哩。” 梅小八低头看看自己的花书包,似也觉得那红色碎花碍眼,往身后移了移。 杨武那边,已经撂下这事,道:“重阳,夫子会教什么?” 桂重阳想了想道:“村塾是以识字为主,一般是、、这些,有的则会选用、。 村塾就是社学,德行教化也是社学的目的之一。洪武时曾下令民间社会兼学及,另外一些记载古代先贤嘉言善行的书籍,也是蒙童的必读之书。 不过这些在江南文风鼎盛之地的蒙学学习的,通州毕竟是北地,教化的晚,具体如何,桂重阳也不知。 少一时,三人到了位于村祠堂旁边的村塾。 这是祠堂东厢三间房,东北角一间是供奉孔子像的地方与蒙师小休所在,中间一间是十岁以下蒙童所在;东南一间则是十岁以上学童所在。 要是去别的私塾,少不得都是父母领着,提了束脩,先随着先生拜了孔子像,然后进新班级。 因为是村塾,之前过来送三百钱的时候,杨金柱与梅青木已经来过,今天就省了“送子进学”这一套。 不过等三人到了夫子室门口,梅童生还是按照约定俗成的顺序,让人拜了孔子像,而后板着脸,拿着黑铸铁的戒尺,一边挥着,一边“之乎者也”说了几句劝学的话。 杨武与梅小八听得眼睛星星眼,望向梅夫子的目光都带了崇敬之意。 桂重阳晓得,这就是梅夫子给入学蒙童的“下马威”。 不管是畏惧于戒尺,还是畏惧于学问,初入学的蒙童都能收敛顽劣,老实些日子。 劝学的话说完,梅童生的目光落到桂重阳身上,这是要考较他学问进展,便道:“可读到四书?” 自然是、、这些蒙书都读过了,有心图个出身的学童,才会学习“经文教育”,为的是科考。 桂重阳十二岁,又是江南回来的,要是读书资质不错,应该已经读完了蒙学,开始学经。 桂重阳看了看旁边老老实实、拘谨忐忑的杨武与梅小八一眼,道:“学生身体病弱,开蒙虽早,却是还不曾开学经。” 要是说学过了,自然要分到大童班,那样还怎么照顾这两个老实孩子? 梅童生嗤笑一声,面上难掩轻鄙,越发觉得自己之前的猜测对。 什么是十箱书,不过是桂家人自吹自擂,给桂重阳长脸罢了。一个还没有开始读四书五经的蒙童,能带回来什么书? 梅童生又看向杨武,随意问道:“之前可读了书?” 杨武老实摇头:“没有读过。” 梅童生点点头,最后才望向梅小八,视线落在他身上的补丁上,不由皱眉。这论起来是他的族孙,以后说不得还是侄孙,可这穿的是什么?这般寒酸,哪里有书香门第子弟的模样? 没错,因为儿子与长孙都是秀才,梅童生自觉家里换了门楣,已经以“书香门第”自诩,将梅家与村里那些泥腿子分开。 待看到桂重阳站在旁边,斯文灵秀,越发衬托着梅小八跟土坷垃似的,梅童生不由恼了,可也晓得不好直接拿梅小八身上的补丁说事,正好见了他背着的花布书包,便指了那个训斥道:“这是何物?” 梅小八吓了一跳,不免手足无措起来,小心翼翼道:“这、这是俺娘缝的书包。” 梅夫子冷哼一声道:“不成体统,明日换了来!” 梅夫子本就长得刻薄,这一板了脸、寒了声,梅小八如何能不怕?他咽了口吐沫,连忙点头道:“嗯,明儿就换!” 桂重阳虽不喜梅夫子的作态,可也没有打岔。 杨武没有挨训,可显然成了“杀鸡骇猴”的那只猴,低眉顺眼,越发老实了。 眼见几个新学生都乖顺,没有刺头儿,梅童生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招呼三人跟上自己。 蒙童班,坐了小二十个孩子,虽没有夫子在,可梅童生积威所在,没有人敢嬉闹,正由一个小学生领着,摇头晃脑背着。 眼见梅夫子进来,大家都熄了声,坐的更加规矩挺拔。 之前领读的那个学生看到梅小八眼睛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