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疆情况 (第1/2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北疆情况 若要追溯嘉临皇朝和北疆异族的恩怨,还要从陌冰彦说起。 陌冰彦是一个绝对的铁血主义信奉者,甚至还有军国主义倾向,所以他固执地学习朱棣,将京城定在了北方,要求“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且还定下规矩,无论嘉临皇朝艰难到何种程度,纵使要分离崩析,都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称臣。这个祖训让整个嘉临皇朝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极其强烈,内阁敢直接和皇帝对抗,谄媚迎逢的臣子就算权势滔天,最后也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皇帝若是荒yin无道,史官宁死也不会伪造历史。正是因为这种风骨和尊严,才能够让世代清流领袖的文昌侯府在明面上也拥有非同凡响的影响力,也让嘉临皇朝的武将们保持了一流的战力。 既然全民一心,自然要找仇人出来当靶子,西域局势复杂,东南是海战,代入感也没有那么强,南疆更不必说,那是向来是嘉临皇朝从君到臣到百姓心中的奇耻大辱,唯有北疆这个敌人是真正放在明面上而且挨得最近的,何况嘉临皇朝以爵位为尊,得到爵位的唯一方式只有靠实打实的战功,不找北疆历练找谁?这就让嘉临皇朝和北疆的仇恨一代代叠加,无论如何都化解不了。 清暖博览群书,她曾有一段时间对嘉临皇朝与外族的关系很感兴趣,专‘门’找来此类书籍研究,自然知道北疆状况。 北疆居住的异族无一不是游牧民族,无论是牧马、牧牛、牧羊或者生活,都需要找到水源和草场,否则根本就活不下去,但草场尤其是‘肥’美的草场是那么好找的吗?更何况若是他们养马养牛还好,虽然会把这些草啃光,但来年又会长出新的,可他们还养羊,导致草地一年比一年少,但人口却一年比一年多,无可避免地就会发生战争。 生活在安逸幻境的嘉临皇朝人民或许无法想象,只是为了一点点水源,一块小小的草地,两个部落就你死我活血流成河,最后你的青壮力死绝了,我的也死了大半。但这些杀戮却是真实存在,对北疆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他们就这样循环往复地你死我活,着实悲哀。 或许是‘乱’世出英雄,北疆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领袖‘蒙’哥汗,所有北疆人都认为他是长生天的化身,前来拯救北疆子民,他一统了草原,挥师南下,趁着中原六族内战而烧杀抢掠,席卷了大半个北方。只可惜他时运不济,遇上了妖孽般的陌冰彦,不单军队折损,自己还身受重伤,刚回到草原就含恨而去。虽然他是失败者,但他却给北疆的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中原的秀丽江山,所以他在北疆人的心中地位永远崇高,他的后裔阿史那氏至今还是北疆的王族,雄鹰的旗帜或者徽章也只有地位高贵而且骁勇善战的军队或者个人才能拥有,而北疆人对于中原的执念也由此而起。 他们觊觎中原的一切,不满于自己的子民永远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每过二三十年,昔日的孩童成为青年,他们就悍然向嘉临皇朝发起挑战,虽然败多胜少,却丝毫不退缩。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不仅仅是对中原的执念,更是为了争一口气,也仿若某种仪式。 清暖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第一反应居然是觉得诡异,没错,她不是愤恨异族的野蛮,也没有同情北疆人的生活状态,她纯粹是觉得很奇怪而已。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长生天是‘蒙’古人的神祇,阿史那却是突厥王族的姓氏,没想到在这个时空居然‘混’合了起来,这让她总有不真切的感觉。 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虽然阿史那氏也不可能代代出雄主,他们虽然还是北疆的王族,但势力只占据了北疆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被其余四大姓氏瓜分,所以嘉临皇朝一向采取分化的政策,只要北疆人向他们称臣,嘉临皇朝这边就封阿史那家为郡王,其余三家为公爵,虽然只是差了一等,但一君一臣一主一奴,完全是天差地别。其他四族诶阿史那家压着,早就心有怨气,只不过碍于阿史那家的实力和地位,明面上还是奉阿史那氏为主,暗地里却不停地拖后‘腿’。这次大战也一样,阿史那家名义上是总统领,但打仗的时候都是让其他四家族送死,别人自然也不是傻子,便有四姓中的完颜氏和乌孙氏通风报信暗做向导,而且阮怀墨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