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紧张准备(2/10) (第1/2页)
集训期间,集训队组织了一次和音乐学院学生的交流赛,虽然林启华等人均比较轻松地战胜,但是,过程却没那么轻松。 学生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放得很开,大部分都有极高水平的发挥,展现出来非常高的水平。 当然,实力不均等的情况下,林启华等人依然赢下了比赛,对他们的实力赞不绝口。 其中有几个学生实力非常强,相信毕业出道之后,一定可以迅速成长起来,期待他们下一次的会面,会是在国家队。 而让林启华他们更加吃惊的,还是学院老师们献上的表演。 每个学院的老师,都献上了非常精彩的节目,功力之深,让一帮巨星都自愧不如,打掉了他们不少骄气。 流行音乐学院的张文玲教授亲自上台,演绎了一首汪雅琳的成名曲,获得满堂喝彩,强大的实力,也征服了台下所有人。 经过这么一次交流赛,大家的骄气被打掉了,再次训练的时候,也更加努力了,尤其是张文玲教授,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其实,我真的不像大家想象的这么厉害。”张老师无奈地笑道。 “但是,你的实力,确实很强,大家都是懂行的人,我们看得出来。”汪雅琳含笑道,“对于这首歌,我也没有把握演绎的比你更棒。” 张文玲教授无奈地摊摊手。 “如果说理论知识,我不否认,我们的积累要深一些,但是,真正论起表演效果,还是你们好。 重理论轻实践,无论在哪个学校都存在,我们也一样,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练习,我们可以把一首歌唱到无人能及的程度。 但是,如果要在短时间内,把一首新歌的所有内涵挖掘出来,完整地演绎出来,感动到听众,那就不是我们的强项了。 事实上,这首歌,是我最喜欢,也是我最拿手的一首歌,换一首歌,我就做不到了。” 张文玲教授坦然把内情告诉大家,知识足够,应变不足,是她们的最大弱点。 当然,如果她们选择走出学校,走进娱乐圈,那么,给她们一些时间适应,肯定可以做的很好,实力不会比大部分歌手差。 只是,她们已经习惯了如今的生活,习惯了教书育人、看着一届届学生成长、走向社会,为华夏娱乐产业添砖加瓦的生活了,没有这个向往了。 或者说,是一种付出的心态吧。 如果没有她们这些老师愿意放弃外界那些繁华,安下心来教书育人。 那么,音乐学院就走不出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华夏娱乐产业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蓬勃。 对此,林启华等人对她们肃然起敬。 交心之下,大家才真正磨合到位,练习的效果也更加好了,整个集训队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形势。 蔡君烨直到此时,才松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集训进入下半段时间,大家都开始准备起自己参赛的曲目来。 华语歌很好办,在黄洛星教授的指导下,大家都明白了霓虹民众对各种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接受情况,都有所针对性地选择了自己拿手的歌曲并进行了改编。 林启华也选择了这首充满了人文气息、悲天怜人的歌曲,难度非常大,但是林启华有信心更好地展现它的魅力。 其他歌手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底歌曲,希望能够确保胜利。 华语歌专场不容有失,霓虹队也不可能不针对华语歌专场准备。 蔡君烨用一个世纪前的霓虹入侵华夏的历史告诫大家:在入侵华夏之前,霓虹在华夏活动的人员,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对于华夏的了解,比普通华夏人还要熟悉。 这充分说明,霓虹这个国家的可怕,为了胜利,它会不择手段,华语歌专场,一定不会顺利拿下的。 他的警告起到了作用,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以最大努力进行改编、练习。 谁都知道,这场交流对抗赛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华语音乐的亚洲攻略,更因为华夏和霓虹的关系太特殊了。 “打霓虹,从来无需动员”,这句话,最早是在一个体育项目是提出来的,随即扩散到所有领域,只要是和霓虹有对抗的赛事,都是全民关注的大事。 如果在比赛中表现差劲,大家可以想象回国后会遭受怎样的遭遇。 解决了华语歌的问题,还要准备日语歌。 这一次的交流赛,是在霓虹举行,观众基本都是霓虹民众,同时,还将会有两国的无数观众通过直播,看到比赛的情况。 基于华夏的文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