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师满 (第1/2页)
转眼已经一个月,我每天都要将六套拳法分别打上好几遍,在打拳的时候结合吐纳,起初练吐纳功还是‘挺’难的,要均匀地控制呼吸谈何容易,往往是不运动时喘息平缓,一旦打拳蹿蹦就气急,这时往往要拼命将气调节,该进的气也不敢进,该吐的气也不敢吐,搞得很累。。。 师父就反复告诫我,打拳要“紧”,呼吸要“松”,也就是不能为了控制呼吸就使挥拳踢脚变得松松垮垮的没力量,什么时候做到打拳和呼吸完全调节好了,功夫也就会出现了,所谓浑元功就是这么难得,能不能练出来,谁也不好说。 师父为我做示范时,我分明能听到他运气是发出嗒嗒的声音,而不是像我呼呼的,就好像他鼻孔深处有一个开关在一开一关。师父说浑元功在发力的一霎那就是关闭气‘门’,人的浑身就像打足气的篮球,别人怎么打,都会弹开,而你可以用身体的很多部位打人,比如靠,撞,搬,弹等,如果别人用棍子打你,你任他打在身上,给后背就可以出戳脚,给前‘胸’就可起膝,随心所‘欲’,到时才叫无招胜有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了。 师父说,当年他师父杨疤眼到后来跟人对招,就不用手脚了,他的靠技相当厉害,对手拿一把枪来扎,扎在他‘胸’口,他一个转身就到了对手身旁,托开两手往对手身上一靠,轻则对方倒地,重则对手全身骨节脱臼,当场瘫倒,哪还有回手之力,连自保都不行了。 当然吐纳是内功,要练到“出拳不见拳,见拳不为能”,“打人不见手,见手非为‘精’”的化境,还需要练外皮子,这个功力比内功修炼就简单多了,一般的拳击也好,跆拳也好,都注重这方面,像泰拳尤重外皮的击打训练,拳手练成钢筋铁骨,自己经得起摔打,而出拳出‘腿’却能重伤对手,但随着年岁增长就会急速衰退,而中国传统功夫则越老越‘精’,拳怕少壮是指拳而不是功,要论内功则时间修炼越久越浑厚。 最后师父捋着胡须,缓缓地说道:“中国武术讲究武德,在封建皇朝时代讲武德跟今天讲武德不是一个概念,以前讲武德是三不杀,不杀无辜之人,不杀罪不至死之人,不杀投降求饶之人,但没有要求不跟人打斗,不杀罪大恶极之人,在当时反而讲究除暴安良,武林高手能打抱不平,杀掉那些对平民作恶之人反而是义举,会备受人们称颂的,所以今天影视里拍的一些古装戏,往往提到武德,好像徒弟去跟坏人打斗都是武德不好,所谓好勇斗狠也成了违德之罪,其实我师父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跟人斗,怎么可能练得好武艺?练武为什么,难道就是自己玩的吗?练武肯定是打人的,只不过要打谁,世道坏人多,皇朝官府不能替弱者主持公道,练武就为了免除恶人的伤害,如果恶人打上‘门’来,怎么能不斗呢?怎么能不狠呢?就等着恶人加害自己和亲人吗?还有遇见恶人欺负无辜弱小,如果武者路遇了不出手去惩恶护善,练个狗屁的武?所以我师父对武德是另有定义的,他认为没有杀不杀的限止,一切要因地制宜,按时局和环境来作出判断,比如我们都看过武松的故事,里面那个张都监的义‘女’,应该是无辜的,被张都监所‘逼’来‘诱’‘惑’武松,却还是做了助纣为虐的勾当,最后武松忍无可忍将她斩杀,观众对这个‘女’子是又怜又恨的,都认为武松不杀她实在不行,谁都觉得她该死。我师父走南闯北多年,他也杀过不少人,他认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无辜者,其中一些看起来好像罪不至死,但按照这些人的秉‘性’,迟早要作下弥天大案,会有真正的无辜者死在他们手下,所以他索‘性’先把他们杀了,这样绝了后患!至于投降求饶之人就不杀了吗,他认为不可,如果是往昔罪大恶极,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即使投降了,求饶了,也不能放过……所以那时候的武德,远不是今天所说的范畴,那是因为当年‘乱’世之时,没有法制可讲,人们都靠各种能力活着,有权的靠权,有钱的靠钱,没权没钱的靠拳头,更多弱者平民只能小心谨慎,讲究的是吃亏为福,不轻易与人相争。而今天的武德,范畴就大了,因为法制完善了,人们不需要打斗了,打斗也会受到法律的管束,在这样的形势下,古老的武术就有很多不适合练了,练了干吗,打人是要犯法的,还是练一些强身健体的套路更好,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