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 意外收获 (第2/2页)
,你还有做买卖的眼光呢。”阿福笑嘻嘻地接起话茬。 陈老三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我哪儿来的眼光?还不是跟你们长的见识啊?”语气顿了顿,转向叶知秋,“成家大妹子,你这次打算圈多少地啊?” 叶知秋在心里算了一下,小山坳,山泉四周的土地,再加上那座需要打通的山包,“大约五十亩吧。” 陈老三以为建个作坊也就亩地,没想到她一张口就是五十亩,有点儿吓到了,“你这是要建多大的作坊啊?” 叶知秋不好说自己是为了霸占那眼山泉,故意多划了一些地,打着马虎眼道:“如果罐头卖得好,可能会扩建作坊,我先把地方占下。” 陈老三也没往深处去想,唏嘘了两句,便答应明天去县衙报备,让他们派人过来丈量标注,登记造契。 送走陈老三,叶知秋又跟龚阳和多禄细细地商量了一番,决定将开山建厂的事交给他们两个去做。龚阳统筹指挥,多禄领工干活儿。 阿福负责购买建材和工坊设备。多寿做为阿福的跟班,全程协助;而她要做的,就是设计厂房结构,画画图纸。 小辈儿们凑在一起谋划的时候。成老爹完全插不上嘴,只能坐在一边儿感叹,“老喽,老喽,人都生锈了,赶不上这些毛孩子脑瓜灵光了。” “可不是吗?”老牛叔也深有同感,“以前我在外面拉了几趟脚,就觉得长了好些见识。可自打成家侄女儿来到咱们村儿,我才发现自己差老远了。” 几句话又把成老爹意识深处的忧虑勾了起来,“这又添了五十亩荒地。过完三年,得交多少税钱儿呢?” “成老哥,你就放心吧,你家孙女儿精着呢,绝不会做那没有成算的事儿。”老牛叔笑呵呵地安抚他。“等学堂和作坊建起来,咱们全村儿人都跟着沾光,谁提起你们家不得翘大拇指?” “那倒是。”提起这个,成老爹立刻眉目舒展,“自己过上好子不算啥,拉扯乡亲们一起过好子才算能耐。十里八村数去,也就我家秋丫头有这本事。” 老牛叔连连点头。“光有本事没用,还得有那份良心!” 阿福正在收拾碗筷,听那俩老的卖力地夸奖叶知秋,用胳膊肘子碰了碰她,“知秋jiejie,这下你可成咱们村里的大善人了。” “我可没他们想的那么大公无私。”叶知秋压低了声音笑道。 她希望村里的孩子们有出息是真的。可并非无偿无报的,她求的是长远利益。她要把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步步地撒向官场、商场、各种场,在不久的将来为她所用。 她并非利熏心之人,在能力许可的时候,她很乐意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不过目前她只能意思意思。扶持一小部分人而已。 决定开设这个免费学堂,也是为了收买人心,缓和贫富差距产生的矛盾。不管多么淳朴善良的人,都有一定的仇富心理。 她在这边轰轰烈烈地开荒建厂,难免有人羡慕嫉妒恨,做出什么始料不及的事来。她要防患于未然,让他们有“一荣俱荣”的感觉。 阿福听她说过学堂的用途,明白她这话的意思,可还是忍不住替她担心,“知秋jiejie,村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孩子呢,得请多少个先生才能教得过来啊?” 叶知秋嗔了她一眼,“你以为我连这点都算不到,就敢随便开学堂吗?请一个就够了。” “一个?”阿福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先生怎么教几十个孩子,皱起两条淡淡的眉毛,“那还不得把先生累死啊?” 叶知秋被她杞人忧天的模样逗笑了,“傻丫头,又不是一个一个地教。我们把教舍建大一些,让几十个孩子一块儿听先生讲课不就完了吗?” “可不是吗?”阿福一拍脑门,“瞧我这猪脑子。” 叶知秋笑了一笑,“况且我只说让他们免费来,可没说要帮他们出纸墨笔砚和书本,你以为村里有多少人家儿能买得起这些东西?来的孩子肯定比你预计的要少得多。” “对哈。”阿福先是恍然,随后又忧心起来,“那要是来的人少了,知秋jiejie开学堂的苦心不是白费了吗?” “不会的。”叶知秋笑得信心十足。 有免费的东西摆在那儿,谁不想要呢?家里的孩子买不起文房,大人们就会更勤奋更努力。忙着赚钱,就没有心思想别的了。她也能趁虚而入,多揽些人来替她做工。 他们赚了钱可以买书本纸笔,送孩子们入学堂念书,她也能凭借他们的劳动力获取更多的利益,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呢? 阿福听了她的分析,佩服之余,忍不住感叹,“知秋jiejie,你不去做商真是太可惜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