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6章 我要娶她! (第1/2页)
被凤康尊为“先生”的这位,姓汤,名远修,明里是他拜认的记名先生,暗里则是雪亲王府最大的谋臣,智博德隆,有帝师之才。|顶|点|小|說|網 汤先生很多记名弟子,上到皇子,下到平民百姓家的儿孙,年龄不等,格迥异,才不均。 收徒的原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三叩奉茶、正儿八经拜师的,有的是走在路上瞧着顺眼随口收的,到酒楼饭馆吃饭忘记带钱,也会收个徒弟来抵账。只怕有多少弟子,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并不开堂授课,有人找上门来,高兴了便指点一二,不高兴了任谁说破嘴皮也不会教授一字。 他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当年参加科举,写了一篇治国策论,试时被刚刚登基的当今皇上点为三甲第一的状元,他却大喊无趣,当堂弃官而去,成为华楚国第一个没有官职的“光头状元”。 皇上惜才,特地在翼京开设“状元学堂”,让他为科考学子和官宦子弟讲学授业。凡是得他指点,参加科举考试必定高中。于是名声愈发地响了,慕名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他嫌吵闹麻烦,便关了学堂,整在街市坊间游走,喝茶饮酒,听书看戏,过着闲散不羁的子。隔上十天半月进宫一趟,陪皇上下下棋,讲一讲民间的琐事。 每到这时,皇上就会将所有启蒙了的皇子叫到一旁伴驾,以便他心血来潮,教授哪个一句两句。皇子们知道父皇看重此人,在他面前都使出浑解数,争相表现。 唯有凤康认定他沽名钓誉,不足以为人师表,要么借故不去,要么冷眼旁观。眼见八个皇兄和两位皇弟,先后成了他的记名弟子。也不为所动。 直到年满十六,分府出宫,偶然间在街上遇见他与一名乞丐磨牙,竟从街井闲话之中听出了安邦治国的大道理。于是当街拜师,成了他口中的“第一千三百五十六名”弟子。 成为师徒之后,两个人的八字也不太合拍,见面就争个脸红脖子粗,彼此看不顺眼。 吵吵闹闹了两年之久,这位光头状元突然认真起来,跟凤康彻夜长谈了一次。谈了些什么连沈长浩都不知道,只知道自那之后,他不止对自己第一千三百五十六名弟子倾囊授计,还亲自为其谋划。 凤康在人前仍称呼他为“汤老头”。人后对他却是敬重有加,尊为师,近若父。 表面看来,他还是那个喜欢在坊间游逛的闲人,实际上雪亲王府的许多大事。都经了他的指点和协助。 饶是如此,他那我行我素的子依然如故,想出现就出现,不想出现强拉了来,也没办法从他嘴里掏出一个字。就连千植署蔬菜染病这样的大事,都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更别说一般的小事了。 凤康知道他的脾气。若非十万火急的事,从不主动联系他。 正因为如此,听到凤康急召汤先生,沈长浩才会有那样的反应。 凤康并没有隐瞒他的打算,据实以告,“我想跟他商量一下我的终大事。” 沈长浩一点就透。“与叶姑娘的终大事?” “嗯。”凤康点了一下头,神肃色正地看着自己的好友,“瀚之,我想清楚了,我要娶她。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沈长浩脸上最后一丝笑意也消散了,“哪怕这代价是许多人为你筹谋多年的皇位?” “皇位对我来说,有也可,没有也可;而她对我来说,是不能没有的。皇位丢了,可以再争再抢,她要是丢了,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王爷,你把事想得太简单了。”沈长浩一向闲适的声音变得严肃无比,“你为什么要去争夺皇位,你都忘了吗?是为了保命。 如果你现在放弃,让除十一下以外的人登上皇位,那么新皇登基之后,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你。到时候你娶了叶姑娘又如何?还不是连累她跟你一起死? 还有兰妃娘娘,如果你不能坐上皇位,就不能掌控后宫,你打算怎样替她讨还公道?刺杀?投毒?放火?如果这些行得通,你也不用等到今天了,不是吗? 叶姑娘的确是天下少有的女子,的确很有魅力,可是她不愿意站在你后,成为你的贤内助。凭这一点,她就没有资格做你的王妃。 我之所以为你们推波助澜,就是希望她能看清楚王爷是一条迟早要腾空的龙,继而幡然醒悟,不再执迷于自己的田园梦,拿出她所有的才华和智慧,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她肯放弃自己的执念,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你们两相悦,在一起仅仅一个月的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