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首处,几年身? 1-4 by 王子之骑 (第4/6页)
然而无论这些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大义凛然,也没有一个能让我心安理得;每次选择放弃你,我都会心如刀绞,恨不得以身相代,然而终也只能坐看着你因我的选择而承受的痛苦,无法相帮,无力抚慰,只能任愧疚侵骨蚀髓;每次选择放弃你,我都会怨这天地无道,怨这人世无情,然而到头来,万千怨恨都只能归结于己身,只能怨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怨自己枉为人友。 你说过,与卢东篱成为朋友,是你一生中最幸运的事; 我却只能说,与我成为朋友,是风劲节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我欠你太多,负你太多,然而此刻,我孤身一人,又叫我如何补救,如何偿还? 所以,劲节,你可不可以马上告诉我,眼前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少年,其实就是你自己? 可以吗? ——————————————————————————————————— 这边庄君绪用期待得近乎灼热的眼神看着风劲节,然而风劲节却似一无所察,只是微微抬首,眼中透出无限向往的神色。 他向来喜欢在古书堆中翻看白话文应用早期的武侠小说和英雄传说,此时听得这样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传奇,头脑中早自动已把它归入远古传说一类,而对于这个故事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导师之口有多么不正常,竟是全然不察。 此刻他的心中,只有仰慕,只有神往,还有少许的怅然。 他是个打骨子里就有浪漫主义情结的人,自小就渴慕侠士们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潇洒,渴慕英雄们坚守气节,宁折不屈的风骨,渴慕知己间相知相守,共斩荆棘的情谊。只是在这科技高度发达,人类感情却极端淡薄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渴求不可能得到任何人的理解,他也只能把它们深深地藏于心底。然而今日,他从导师的口中听得如此人物,如此传奇,故事中的那人,更是与自己心目中潇洒男儿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又叫他怎能不大生知音之感。 只是……教授说我像那个人? 风劲节不由在心中一声轻叹。 他又何尝不想洒脱疏狂,笑傲王侯,他又何尝不想仗剑江湖,惩恶扬善。只是在制度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与自由同在的是更多的束缚,在沉重如蚕茧般的各种法规制度面前,那些少年意气又怎么可能有挥洒的余地。若是真个肆意而为,只怕被送进治疗所的可能性还会更大一些。 思及此处,风劲节不由击掌一叹:“我若是有那人十分之一的潇洒豪迈,这一生也就不枉负了这男儿之身了。” 他这话本是由衷而发,然而话音未落,已见面前导师的眼神忽然变得一片灰败。 有那么一刹那,他有一种错觉,仿佛那个前一秒钟还在侃侃而谈的人,此刻已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泥塑木雕。 不过也只不过是一瞬间。未待风劲节回过神来,庄君绪已淡淡笑道:“总有一天,你会像他那样的。” 本是极寻常的一句话,此刻自他口中说出,竟有几分自我安慰的味道,还夹杂着隐隐的急切和惶恐。 还不是吗?没有关系,也许我还可以等。 等到这一场自我催眠的幻梦,迎来它尚不可知的结局。 *************************** 三 酒会后的第三日,整理好行装的师生一行人便通过小楼,传送到模拟的年代,而学生们也随即开始对论题的选择。 方轻尘带着完全不容半点质疑的骄傲笑意,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把论题定为《帝王的完美爱情》;小容则在几乎翻阅了往届学生的全部模拟记录后,认认真真地为初选的四个题目各写了一份计划书,再从这四者中慎之又慎地选择了《论托孤之臣的下场》;阿汉确实是绞尽脑汁地思考了好一阵,但是被张敏欣别有用心地击碎了他全部幻想后,如今正悲惨地在被无数耽美文疲劳轰炸。 而风劲节,则只是一脸沉思之色地坐在电脑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着各种史料,迟迟不下决定。 作为导师,庄君绪其实大可放手不管,但是一个夜晚,他还是静静地走到了风劲节的身后。 “劲节,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风劲节回过头来,礼貌而温和地一笑:“教授,我还在准备论题。” 刻意忽略掉这笑容中的陌生和明显的上下之别,庄君绪笑笑,眼神中渗出些许的温暖:“现在这么晚,先别忙了,上去走走吧。” 风劲节一愣,但一来确实是倦了,二来这样如同朋友之间的邀约也让他不愿拒绝,当下便点点头:“好啊。” 两人走进电梯,转瞬间已站到楼顶之上。仰首看去,但见月色皎然,如微凉的流泉般倾泻在两人的襟袖之间;晚星淡照,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墨蓝色的夜空中,也别有一番幽静的情致。夜风轻拂,那月华星光仿佛也随之一阵颤动,犹如银白色的丝缎在深潭之上荡起阵阵涟漪。如许秋夜,澄澈得如秋水般明净,柔和得如琴韵般醉人。 庄君绪不由得低声一叹:“多少年沧海桑田,这星空总还是不变的。” 良夜如此,佳朋如此,此情此景,仿佛连时空与记忆都已被晚风拂乱。恍惚间,他以为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夜晚,和挚友站在他们曾无数次并肩战斗过的城楼上,说着那些让他以后每一次忆起,都心痛难当的话语。 那一夜,那人用最轻描淡写的语气,与他生死相约;那一夜,那人细细地留下无数叮咛,无数嘱咐;那一夜,那人与他许下最温暖的诺言,留下最美好的期盼;那一夜…… 然而此刻星月依旧,晚风依旧,只是……人呢? 他眼中浮出几分迷惘之色,但随即又惊醒般地强自压下突然涌出的纷杂思绪。他定了定神,刚想说些什么,却听身旁的风劲节发出一声似是而非的喟叹:“可惜这世人的心,却是变得太快。” 庄君绪闻言转过头去:“劲节何出此言?” “也没什么,不过是最近为了论题查找资料,看见一些人和事,不免有些慨叹罢了。”风劲节抬首,望向满天星月,那月华星光映在他眼内,交织成一片迷离:“我们与古人,也不过是顶着同一片星空,然而史书上那无数忠臣义士,无数碧血丹心,不过是短短千万年,我却已看不懂了。” 也许是已积压了太久的郁结终于找到了宣泄的缺口,他迷惑的话语此刻如决堤之水一般涌出:“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能尽忠职守为国家付出一切,哪怕被国家苛待辜负一次又一次,也不肯放弃;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被流放,被关押,被酷刑相待,为了一个理念,仍然誓死不屈;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身为官宦,却天天豆腐白菜,每天只为其他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而cao劳,哪怕最后获罪,全家抄斩,家中抄出的财物,也往往贫乏得不值一计。我有时候甚至会想,那样的人,那样的事,会不会都只是子虚乌有,会不会只是上位者想要为臣下立一个榜样,会不会只是百姓们需要一个梦想,才会在无数人的增删修改后,出现这样圣人一般的忠臣……”(注:以上部分句子摘自风中劲节第三十章《真相》) 言者无心,庄君绪闻言却是全身一震。 那个毁家纾难,以一人之力败一国之军的人,那个心忧军务,宁愿自折傲骨,屈身伙房,也要留在军中的人,那个白袍银甲,威名赫赫,让敌国将士闻之丧胆的人,那个被国家辜负却仍不肯负国,宁可身死也不愿国家为之枉送一兵一卒的人,难道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这样的茫然? “不是这样的。”他苦笑着打断了风劲节的话,心中也不由添了几分沉重:“那些忠直之臣,绝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