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6 解决 (第2/3页)
会怀疑这里面有猫腻。 他既舍不得李广财破费,也不希望这件事让百姓误会。于是,商士功犹豫了。 不过,他并没有犹豫太久。他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说要先考虑,就把古云海打发了出去。然后,他就跟手底下的人商量起来。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他应该答应,这笔买卖很划算。 商士功的心就渐渐动摇了,古云海是青州最大的药材商,一旦跟他合作,日后自然不用担心药材不够的问题。只是一旦跟古云海合作,他就不得不小心药材有问题。一旦药材出了问题,不说医馆和善堂会毁了,他商士功也将被打落尘埃,再无翻身之地。 因为这个顾忌,商士功没有直接同意手下的意见,而是决定回去跟李淑华商量商量。 商锦秀最近也在想善堂的事,虽然初步的规划已经有了,初期准备也做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 善堂要收留人,最基本的,衣服和食物得有。这些东西都要跟人采买,找什么人就是个问题。如今又要开设医馆,药材是重中之重,更是不能马虎。 商士功找到李淑华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商锦秀已经有了主意。首先,她准备以‘一品鲜’的名义,给善堂赞助一批衣服。当然,这些衣服是以‘一品鲜’的名义找人定做的,上面会绣上‘一品鲜’的标志。 其次,关于药材方面,商锦秀准备让商士功直接招标。一来可以试探一下青州商人的态度,二来还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 商锦秀把这个主意给商士功提了,还提醒他,可以发公告拉赞助。为了支持商士功,打出广告效应,‘一品鲜’最先表态了。 接着,商士勋也表态了。 他做的是瓷器买卖,善堂要养活人,自然需要餐具。 商士勋原本并不是很想送,他的生意遇到问题,情况非常不好,自然就没有这个心情。不过李芸香点醒了他。李芸香的话说得很简单,也很直白,她说道:“老爷,我是个妇道人家,别的事情我不懂,不过,老爷您可想想,大嫂这些年可做过亏本买卖?更何况,一旦老爷您送了东西,名声自然就有了,生意的问题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商士勋一听这话犹如醍醐灌顶,很快就想到了其中关键,亲自带着东西就送去了府衙。 还有不少聪明的商人,也都从这里面嗅到了商机,一时间都赞助起东西来,赞助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还有商人学着古云海,主动放出消息,愿意低价提供建筑材料。 就连大夫们也不甘寂寞,一个个主动跑到府衙报到,愿意成为医馆的坐堂大夫。 为此,府衙顿时忙得热火朝天。 而商士勋也很快发现,李芸香的话说得实在太对了,就在他送出东西后,他的名声就渐渐好了起来!就连铺子里的生意也好了! 虽然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是太明显,但商士勋很清楚,他这次的劫难已经过去了。 商锦秀的小心谨慎没有白费。 古云海是个特别小心的人,过往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只有谨慎才能活下去。于是第二天东西送出去之前,他又开箱检查了一遍。当然,这检查也就是打开看看东西在不在,有没有出问题,不可能把里面的金子全都倒出来,数一遍再放回去。 所以古云海即便已经非常小心,却还是没能发现,箱子里的金子早就被商锦秀换掉了大半,还都换成了坚硬的好不值钱的石头。 等东西送到某些人的手中,他自然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商锦秀虽然有了这样一笔横财,却并不准备把这笔金子私吞。正好商士功刚刚当上青州知府,亟需政绩。于是,商锦秀便打算用这些金子开设善堂,收留那些没有去处的流浪儿,以及一些孤寡老人和可怜女人。 同时,善堂每个月还会请大夫开设义诊,帮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看病,送药。 这种事情,商锦秀和李淑华在青山县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不过青山县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善堂的规模自然不大。 如今的青州城比青山县大了太多,而商士功还是整个青州的知府,善堂一旦开起来,自然不可能只在青州城里开,其他地方也要想办法开起来才行。 这善堂还得以官府的名义开设,而不能以私人的名义开设。不然,谁要是敢如此笼络人心,就算真是为了做好事,本就疑心病重的皇帝也要阴谋论,觉得这人是想造反。 商锦秀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代有各种各样的慈善基金,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非官方的。她哪里知道,在古代做个善事都这么麻烦,一个不好就可能掉脑袋。 那时候,还是李淑华提醒了她,她才明白这里面的潜规则。 如今,商锦秀已经有了经验,虽说自己出金子却要挂上官府的名义让她有些不自在,可想到当官的是自己老爹,她就一点也不排斥了。 反正这些金子来路不正,用作善款正好。既能帮助那些穷苦百姓,又能够为商士功增添政绩。 商锦秀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就跟李淑华商量起了开善堂的事。李淑华早已经有经验了,对于善堂并不反对。官府其实开设了善堂,只是资金不足的原因,善堂的情况并不好,里面收留的人日子过得很糟糕,最多能吃饱,吃的却非常差。 并非杜玉章办事不行,他出身世家,对于鼓动那些大户捐款并没有好的办法,即便真的鼓动了,那些大户也最多意思意思给一点。更何况,皇帝虽然下令让各地开设善堂,却并不是一个大方的主。每年税收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善堂的开销,然而皇帝规定的这个数却非常少。就那点银子,怎么可能维持好整个青州善堂的日常运作? 这年头粮食产量低,别说灾年,就算是丰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活活饿死。一到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